中壢圖書館成立於民國59年,起初沒有自已的館舍,設立在中壢市青年育樂中心一樓,民國72年將館舍遷至遷至中美路76號,位於中正公園內,為一棟四層樓之圖書館大樓,民國87年11月一、二樓租給中壢市衛生所使用,本館遷至中壢市公所一樓,原本的館舍則在三樓設為溫書室,最後在98到99年期間,建立新的圖書館建築,最後在103年12月25日升格直轄市後,改名為桃園市圖書館中壢分館。

  來到館內,除了有很豐富的藏書之外,還提供很多資源,包含:

書報雜誌區提供最新刊物

童書區提供小朋友的各式讀物,還有木質地板供小朋友席地而坐

上網區提供民眾登記上網

  原來圖書館提供如此豐富的資源供 我們民眾利用呀!真是大開眼界!






  河川教育中心是一個充滿教育意義的地方,身為中壢人,一定要認識我們的老街溪!

  來到這裡,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超大的水泥管溜滑梯!接著可以看到生態館、故事館、老水井以及由舊有豬圈改造成的公廁,都相當具有特色!

  裡面可以看到許多與老中壢市有關的歷史,以及各種客家文化特色的文物,更可以看到與環境議題相關的展示品,讓我們身在中壢,更了解中壢!





 

又稱「新街惜字亭」,位在新街國小旁,建於清末,昭和年間曾經重建,原為焚紙爐,目前已停止使用。

在清末時期就有的一個焚紙爐,照和年間有曾經重建過,是客家人耕讀文化的代表,這座聖蹟亭是少數日式本時代洋風建築的設計,近年因為基座地坪、扶手、階梯等地方受損,正在封閉整修中。

是少數風洛克風格的聖蹟亭,是三級古蹟,目前正在整修中,期望未來能夠以修復完成的全新風貌呈現給大家。

資料來源:

UDN新聞:新街陸橋要拆-重現中壢聖蹟亭
文化部資產局─中壢聖蹟亭及東伯公介紹
園市政府文化局─法定文化資源:中壢聖蹟亭
  (圖片來源)

  位在中興巷,是位在第一市場旁的小巷子,因為很多視障人士設立算命館,因此被稱作「瞎子巷」,後來因都市發展需要,遭到拆除。
   中原路兩側早期被稱為「豬埔市」,因為當時為販賣種豬的市場,後來因為道路拓寬,才逐漸關閉。
   最早一家的青草店位在中正橋的橋頭,後來有更多的青草店聚集於此,最後形成一條青草巷,青草的用途很多,因為古時代醫療尚未發達,因此形成如同醫藥的功能,成為當地人生活中相當重要的角色。
   位在永興巷,早期是民眾購買二手衣及二手用品的場所,後來又因為中壢地區多軍營,估衣巷開始販售軍用品,最後形成二手及廉價服飾的集中市場,後來在商圈轉型後,改成販賣流行服飾。
   中壢地區從清乾隆時期就有打鐵業的生產,集中在現在的「新街」,也就是目前延平路一帶,因此以前的新街又被稱作鐮刀街。
  九十年代火車站前的中正路是醫院林立的大街道,後來因為商業型態的改變,因此醫院搬遷至其他地方。
   早期的中壢,從日據時代就有電影院了,從第一間中壢戲院,到後來陸續有大東戲院、新明戲院等,但後來逐漸沒落。
   對於以前戲院街的熱鬧與現今沒落的原因是,以前有國興、來來、大東等多家戲院,約5~6家,近年因DVD發達,再者 以往戲院以大廳院為主(200人以上)
現在則採小廳小院選擇多的策略(200人以下廳院),和因此經營逐漸出現困難而沒落。

   早期水果街是水果批發的地方,範圍從中平路商圈的大同路到中山路端,直到近期都有販售水果,自從民國95年開始,中平路商圈轉型,水果街改成販賣流行服飾及配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