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檜意森活村(檜町)是以日式為主軸的,日治時期,檜町正是基於阿里山林業開發所建立的官方宿舍。因為建材多以阿里山檜木為主,使整個區域仿如檜木村,因此當時名為「檜町」,其後再改名「檜村里」。(本村)

  本村內的營林俱樂部,是台灣唯二的都鐸式建築,另外一棟則是台北故事館。營林俱樂部是日本人在大正年間(約1914年)興建,所屬機關為嘉義營林所出張所,作為台灣總督府營林局的休閒娛樂場所。其建築風格獨特精美,屬17世紀英國都鐸式建築,特色為其屋頂上的小尖塔,入口的凸窗,且主體建築為仿半木構造的建築物,外牆部分為雨淋板構造,呈現歐洲別墅的風格,同時也表現休閒娛樂功能的意涵。佔地總面積1562平方公尺,建築面積195平方公尺,略呈長方形,寬20公尺,進深10公尺,樓高4.2米,台灣光復後,曾作為林管處禮堂,民國37年改為忠孝幼稚園,73年由法務部調查局嘉義縣調查站借用辦公。至76年歸還,後挪為林務局單身員工宿舍。於民國87年被嘉義市訂為市定古蹟。

  而「檜意森活村」全區包括一棟古蹟及二十八棟歷史建築(26棟木建築及2棟RC建築)總面積達3.4公頃。在日治時期,房屋的形式主要有獨棟建、二戶建、四戶建、及八戶建(連棟建,一心二葉館青葉寮村才有),獨棟一戶建為所長官舍,面積達60坪;雙拼的2戶建最多,計有17棟,推測為當時眷屬宿舍,其餘則為單身同仁住的四戶建(顯見當時宿舍即依官階高低及眷屬人口數,作為配給宿舍之依據)。值得一提的是,本區還有1棟作為澡堂用建築物、招待所及營林俱樂部,顯見日據時期興建宿舍時即有聚落型代的規劃考量。

圖說:所長官舍(一戶建);拍攝:陳品渝

   「日式建築」是日據時期自日本引入興建的住宅,這些住宅因身分與職業背景而分成官舍、兵營、家屋、社宅等類型,其中官舍建築是台灣總督府為了來台任職的日籍官史人員而興建。並依據職員階級劃分住宅的面積及空間機能,分為甲、乙、丙、丁四種等級。日式建築移至台灣後,由於日本與台灣氣候大不同,這些木建築為了適應台灣潮濕多雨及暑氣,而增添防暑、防潮的措施。木建築最重要的是必須做到防潮,才能增加木建築的耐久性。以下介紹我們在製作專題時所認識到的日式建築的構造及建材與整修過程。

座敷

 

1.黑瓦:位於檜意森活村建築群屋頂上的日式黑瓦,不僅讓人一踏入檜意森活村就有一股時空穿梭的感覺。
(所長官舍的屋瓦有別於其他棟的日式黑瓦,採用的是水泥石片台灣紅瓦讓這棟建築顯得格外優雅。)

圖說:日式建築的黑瓦;拍攝陳品渝
圖說:所長官舍屋瓦;拍攝陳品渝

回建築介紹

2.雨淋板:具有防水功能,讓雨水能快速流下,而不是卡在木頭與木頭的縫隙內。

圖說:雨淋板;拍攝陳品渝

3.戶袋:用來收納雨戶,不用時就推到一邊收起來,可說是建築收納的巧思。

圖說:戶袋;拍攝:陳品渝

回建築介紹

4.座敷:是家中最寬闊的房間,就像是「客廳」,通常是彰顯家族身分與品味的展示空間。(可由榻榻米數量知道房間大小)

圖說:座敷;拍攝陳品渝

回建築介紹

5.障子門:在日式建築中常見的用來隔間用的板子,只要打開或是關閉,就可以自由轉變房間大小,稱家房間應用上的便利。(透光)

圖說:障子門;拍攝陳品渝

回建築介紹

6.鬼瓦:是日本傳統建築正脊尾端的板狀裝飾物,又稱為「鬼板」或「棟端」。鬼瓦常雕飾成鬼臉、獸臉等花紋,具有濃厚的裝飾意味,也是日本傳統建築的特色。

圖說:鬼瓦;拍攝陳品渝

回建築介紹

7.地基抬高:在地基上以砌磚做基礎並抬高,是日式建築的重要特色,目的是為防蟻和防潮。而屋內的窗戶下設有氣窗或無雙窗,這些設施都是因應台灣潮濕氣候的對策。

圖說:地基抬高;拍攝陳品渝

回建築介紹

8.通氣孔:分為地下換氣孔及天花板換氣孔,讓空氣循環產生對流。

圖說:通氣孔;拍攝陳品渝
圖說:通氣孔;拍攝陳品渝

回建築介紹

9.氣窗:通風用(類似百葉窗)

圖說:氣窗;拍攝陳品渝

回建築介紹

10.無雙窗:通風用(主要為柵欄狀)

圖說:無雙窗;拍攝陳品渝

回建築介紹

建材與整修過程

1.建材:

  原本檜意森活村第一批的介紹是用福州的杉木做成的,但當日本人能取得阿里山的紅檜木後,就開始做第二批的興建。

  因為房舍大部分都看起來是檜木風格,所以林務局希望用檜木去整修他,原本連林務局也以為建材全部都是從阿里山運下來的檜木,結果取出一些文獻查看,我們才發現其實第一批蓋的不是檜木,是福州的杉木。後來,林務局整修時看的見的地方全為檜木製,而且原本若是檜木或杉木的地方但卻已損壞,仍要用檜木來整修,只有未朽壞的杉木才讓其保留原樣,以這樣的方法來整修整個檜意森活村。

2.整修過程:檜意森活村在整修過程均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及「古蹟修復再利用辦法」規定辦理,並經文化主管機關嘉義市政府審核通過,且經由基地調查及金及空間格局的比對與判讀,辦理後續,建築物修復及再利用擬定參考依據,於各棟歷史建築修復期間設置適當之保護措施及工地安全防護工法,避免各棟建築於整修期間遭遇強風暴雨及地震的破壞,以維護古蹟與歷史建物之完善。

  由於建築結構材料損壞狀況不同,林管處要求承包商及傳統匠師逐一檢測,再經監工人員復合後依圖施作,按材料損壞程度以紅、黃、白等不同顏色布條標記及區隔。(還好宿舍的毀壞露出原有壁體,因此能明顯的觀察出內部結構,不然就難以施工了) 施工過程中運用現代工作,使木構架組合更穩固,並提高工程效率。

  除此之外,拆解調查才能知道隱密處的構築形式及損壞情況,之後拆除違建處,開始進行修復。整修時,必須依找木料現況及組合情形,進行木材修補及抽換。原物的形貌、尺寸整修,從修復到重新製作,木材需進行防蟻、蟲和防腐的處理後,才可以上架組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