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妍
採訪側記
我從王肇楠先生身上學到,各種技術都是要學很快,但要專精卻很難,要經由幾十年的累積,才能達到專精,而且「專精」不是由自己認定的,而是要由他人肯定,才能達到專精的地步。然而,他也曾經想要放棄細木作這個行業,在退伍時期,因為當時鹿港的傳統細木作技術已逐漸沒落,所以曾經想要放棄,想去台中的貿易公司上班,但是,他的父親卻說:「你國中才剛畢業,如果你沒有一個專門的技術的話,就像一個紙人一樣,風一吹就飛走了,不如乾脆學點技術吧!」就因這句話,讓王肇楠大師繼續學習下去。他退伍的時候,和他同梯的兄弟去歐洲遊玩,帶了許多紀念品送他,又跟王肇楠大師說,歐洲很欣賞、重視木作文化,(因為西方擅長石作技術,所以極為欣賞東方的木作藝術),還花許多錢買東方木作,讓王肇楠大師醍醐灌頂,原來自己處在寶山自己卻不知道,所以王肇楠大師更加積極向上、勤奮努力。這樣的態度也啟發了我,讓我知道人要學有專精,就必須要有恆心及努力,才能達成自己的理想。
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是王肇楠先生在製作細木作工藝時融入的方法及道理。「知其然」代表「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師傅只是把你帶進來,自己要自我提升、成長;「知其所以然」代表已經知道哪些組合搭配起來會好看?結構的強度為何?式樣美不美觀?「知其所以必然」代表讓人一眼就看得出來這是台灣的東西,看造型和風格就知道這是東方或西方的木作。
王肇楠先生在製作作品時會先講求實用,再來要求藝術層面。他認為如果不實用但是看起來美觀,或是實用但不美觀的話,就不算是細木作了。Ikea是以機械來製作木作作品的最成功案例,雖然把困難度減少,不過已經喪失了細木作的精髓所在。從這些訪問的話當中都可以得知王肇楠對細木作工藝品質的要求及講究,無怪乎能成為一個令人敬佩的細木作大師。
雖然要成為一位細木作作家要歷經三年四個月的學習,但王肇楠大師卻不嫌辛苦的努力進修這門藝術,在不斷失敗和挫折的歷練下,讓他從中學習到竅門,因此造就現在的細木作大師——王肇楠。而我相當佩服他的求學態度和上進心,細膩、周密的心思,精美、細緻的雕刻以及獨特的巧思,簡直到了鬼斧神工的地步。希望這份傳統文化可以繼續傳承下去,讓全世界各地都知道細木作這項傳統工藝,也讓更多人欣賞到細木作之美。
網博心得
在上學期中,我參加了網界博覽會,這次我們採訪了一位鹿港傳統工藝大師-「王肇楠」,王肇楠大師是一位很和善的人,所以採訪起來比較輕鬆。台灣有這樣一位大師真是太好了呢!可以把傳統的細木作一代接著一代的傳承下去。
我們去了王肇楠大師的工作室,一進去就傳來陣陣的木頭香味,發現裡面滿滿的都是木頭,木頭的材質不同,也有一些切割的機器。我們也訪問了王肇楠大師各項關於細木作的問題,像是有關技術方面的問題:細木作能以機器方式取代嗎?中西方的木作的差別為何?榫卯結構應該要怎麼接?這些問題我們都從王肇楠先生那邊得到了詳細的解答,也因此吸收了許多知識,懂得傳統細木作的美麗之處。
機器雖然可以簡化細木作的程序,但也就失去了細木作的精髓;雖然可以大量製造,卻比不上手工製作的那樣精美、細緻。所以機器仍然是比手工製作要來的差。細木作的每個作品的背後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可見王肇楠大師的心思十分細膩、想法十分周密。
細木作要經過三年四個月的學習歷程才能夠出師。「師父領進門,學藝在個人」,王肇楠大師的父親將他帶入這個行業,而王肇楠先生不嫌辛苦的努力學習、進修,而且將失敗化為經驗,從失敗中找出錯誤,最後才能成為一位家喻戶曉的細木作大師,還得了「第一屆國家工藝獎-其他類佳作」呢!
有感於現在的細木作這項工藝已逐漸沒落,所以我希望可以有更多人來投入這項工藝,傳承這份傳統,承襲傳統的細木作之美,繼續讓細木作這項產業能夠更加蓬勃發展,揚名於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