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國小 (04) 822-1812

 

認識忠實第                  (本頁資料感謝邱美都主任部落格提供)

忠實第簡介

         邱氏71世祖丘烋,是北宋景佑進士,因功累升至鴻臚寺卿,曾歷任鸿臚寺卿及溫州、歙州、吉州刺史等職。 到了南宋理宗時丘岳有文武才,誓死報國,屢敗元軍,皇帝親書「忠實」贈與,封為東海侯。這是「忠實」的由來。

      丘烋在族譜上是永靖忠實第的直系祖先無疑,但是丘岳則不清楚,甚至他是否為丘烋的後代亦不明。根據最近在江蘇發現的丘岳家譜,其祖先只上溯至丘岳的曾祖丘磻,再往上紀錄已經佚失(見中華丘氏網「喜讀朐山忠實堂祖譜」一文),且丘岳一系世居朐山(在今江蘇省),與廣東饒平的丘烋後代似乎也無直接關係。可能是丘岳當時極為有名,各系的丘家均引用「忠實」以傳家。

以下引述對岸邱恭彬先生對「忠實」的考證:
「南宋時期,有位丘岳,字山甫。理宗端平元年任參議官(《續資治通鑒》卷一百六十八),端平六年兼兩淮屯田副使(《宋史》卷四十三),理宗淳佑八年之前任兵部侍郎,之後任淮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楊州,兼淮西制置使(《續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三)。在其任參議官時,就敢於直諫,提出獨自見解,並據理力爭。南宋適值物貴,不足贍給,軍心不安時,其屯田顯效,糧食充足,解朝廷之急。知真州時,蒙古兵進犯,岳曰:敵眾十倍於我,不可以力勝也。乃為三伏,設不待之西城。兵至,伏起,不發,殺其驍將,蒙古眾大擾。岳遺勇士襲敵營,焚其廬賬。越二日,始引去。岳任兩淮制置使,奮力抗蒙,驍勇殺敵,拼死報國,感天動地。理宗御筆忠實二字製成匾額高懸堂上。代代相傳,久而久之,用於廳堂,曰為忠實堂。此後在邱氏宗族中傳播開來,並引以為榮。推而廣之,用於廳堂、宗祠及譜館。忠實堂是否由此而來,望宗親考證、賜教。」(中華丘氏網)

       邱氏原本居住在山東或河南,五胡亂華時南遷到廣東及福建一帶。丘烋當時定居於福建莆田,其子丘成實亦極為優秀,官至樞密使。但後來因言得罪朝廷,被貶至福建羅源。南宋紹興二年(1161),丘成實與子丘君與一同隱居于海陽之雙溪(廣東饒平一帶),成為邱氏的開饒始祖,後來丘成實的後代又分散至廣東、福建各地。台灣的邱丘氏有許多都是丘烋-丘成實的後裔。當年永靖忠實第邱萃英在考取功名後,親赴廣東饒平祭拜祖墳,從成實公宗祠將祖先牌位分祖回台灣,建立邱氏宗祠。故在邱萃英手書的『邱氏族譜』中稱成實公為始祖,烋公為太始祖。

       「丘」姓在清朝雍正時期,被清廷以避孔子諱為由下令改為「邱」。民國建立後丘逢甲倡議回復「丘」姓,部分族裔響應,於是現今邱丘並存,均為同源。

       在台灣有多處「忠實第」,皆以「河南」為堂號。一處在彰化永靖,為清嘉慶或道光年間邱國琙及邱國現肇基,1866年清同治時期邱萃英擴建;另一處在屏東田寮,於1895年日治初期所建,並於1915年改建為現在形式,現已是屏東縣歷史建築,屏東鄉土藝術館即設於此:另有花蓮富里的邱家古厝(建於1928年)亦以河南堂忠實第為名(請見<三個河南堂忠實第的故事>)。(按:邱家古厝已在9810月公告為花蓮縣定古蹟)

       永靖的忠實第開台祖邱華循原居住在廣東饒平,因父親早逝,1756年由母親攜帶來台投靠母外家。來台後先是在彰化田尾一帶開墾,其四子國琙及五子國現移居到苦苓腳庄(今永靖瑚璉),永靖忠實第即國琙與國現的住所。關於邱華循來台的過程,張瑞和這樣描述:


      「由母詹妙德媽攜二十三世祖華循公,生五子傳下目前家族。同行尚有華御公,惜初過台灣不數年未娶而卒。華循公於雍正七年(一七二九)生,至乾隆五十四年卒,享壽六十一歲,葬於三十張犁尾埔,近田尾庄。他們是由廣東潮州饒平縣貝子鄉遷居來台,時乾隆廿一、二年,華循公二十七、八歲。渡台之原因為父二十二世章壽公,四十五歲壽終,去世有年,家頗貧困,華循公之母外家,在台灣致成家業,因此攜子往依。初住彰化縣深坑子塗庫等處。往移居東螺保三十張犁庄,再轉武西保苦苓腳(瑚璉村),為來台始祖妣。據其後裔稱,其祖先遷居之時,陪同地理師斟察居住地時,曾經考慮了五汴、瑚璉、湳港三處。最後,認為瑚璉地氣最旺,最是長住久安之處,於是定居於此。」(見張瑞和「永靖鄉土研究集」)

       當然,永靖忠實第現在的規模是第三代,也就是邱華循的孫子五品官邱萃英所完成。關於邱萃英的事蹟可見本部落格其他文章。

關於永靖忠實第的故事,可參考下列資料:

1. 邱美都所著「瑚璉草根永靖心」(彰化縣文化局出版,民94)

2. 邱美都的「員林郡部落格」。

3. 張瑞和「永靖鄉土資料研究集」其中的「忠實第老師府」以及「永靖地區的渡台始祖-邱姓」。

4. 行政院客委會的「客庄景點-忠實第」。

關於屏東忠實第的故事,可以參考以下網頁:
1. 屏東  河南堂忠實第鄉土藝術館
2.
二魚的古蹟歷史建築之旅--河南堂忠實第

關於三個河南堂忠實第的關係,請見邱美都主任部落格:
三個河南堂忠實第的故事

 

老師府與忠實第

      邱姓是乾隆年間渡台,來台始祖為邱華循公,因父邱章壽公壯年去世,家境貧困,由其母詹氏率子前來台灣投奔母家,初居彰化縣深坑子塗庫等處,其後移居東螺保三十張犁庄(今田尾鄉),再移居本鄉苦苓腳以土地拓墾為主。

      到了邱華循之孫邱萃英,為台灣府學廩膳生,並勸降戴潮春,結束亂事有功,封賜五品藍翎,光緒二年經台灣府學考選為歲貢生,得候選訓導之銜,故其裔孫講,以前這豎有旗杆,於太平(埔心鄉內,與永靖交界處)就必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尊重,並且考秀才必須來這蓋章(據查這就是以前的一種廩保制度)。丘逢甲童年時,曾在這裡讀書,乃至日本始政,抗日失敗,曾在這附近躲藏,照理應留有墨寶詩文,但卻沒有,推測可能日據期間,怕被日本人查到而焚毀,真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