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水泥叢林中一點鑽-青田街 下一頁:生態篇
scenery GREEN DIAMOND : QING-TAIN STREET ⥥ 使用⥥⥣或右側導覽列檢閱網站 ⥣ ・生態環境 ・名人故居 ・青田七六 ・都更再造 序 鳥類 植物 序 日本時期 民國時期 序 亮軒訪談 建築 序 結語 水瓶子訪談 里長訪談 ・專題簡報 ・回到首頁
序一-- 推開窗,微風輕撫上女孩熟睡的臉龐。嘴角上還印著口水的痕跡,
茶色的秀髮散亂在枕頭上。輕輕撥弄額上的劉海, 「……嗯嗯……水瓶子……」女孩翻身。 撿起丟在地上的棉被,看來做了一個很可愛的夢呢。
植物 ⥥

 

植物
⥣
綠映的樹林、古樸的建築、幽靜的下午,譜成一段柔美清新的旋律;和諧卻又不失優雅地圓滑台北城的嘈雜。青田街貴為城市中的生態島,街巷中古樹參天、生機盎然,漫步於其中,享受悠閒、享受清新。 由於綠蔭的覆蓋率不亞於大安森林公園,青田街的生態多樣性,在都市裡顯得格外珍貴;其中不乏珍貴的各式原生與稀有樹種。 以下列舉幾處種有具代表性與特色樹種的區域:
一、青田七六與其周邊地區(青田街七巷至九巷一帶)─ 除了青田七六庭院中種植的果樹與陽性樹種(增加排水面積)外,緊鄰其旁的八號與二號宅院內則各種有具「台灣五木」之名的台灣肖楠與國寶級的穗花棋盤腳。
二、青田街九巷至十一巷一帶─除了大眾熟悉的樟樹與玉蘭花之外,還有平地少見的大葉合歡、島榕與印度紫檀。其中在十一巷一號的庭院內,種植了極其稀有的金龜樹(全北市僅三棵)以及十分特別的血桐(汁液氧化如流血)和饅頭果。
三、與青田街僅一路之隔的和平東路地段─位於和平東路一八三巷七號的長老教會,種有多棵百年以上的菩提樹,而在向南的三號庭院之中,更種有四棵世界級的活化石─銀杏。 青田街,八十年的人文薈萃、代代流傳的記憶、道不盡的故事,以最直接、最真誠的方式保留;光陰流逝,時代遞嬗,但老樹不語、它們安靜地佇立於原地,靜默不語,讓時間,悄悄地在年輪上刻下過往的回憶;讓今人去緬懷、去感動、去享受。這就是青田街,萬泥叢中最美的綠色瑰寶。
鳥類 ⥥
鳥類

 

人文篇
⥣
⥥ celebrities 序二-- 「爺爺,這是什麼?」蹲下指著布滿灰塵的紙箱。 『這個啊…』彎腰從箱裡抽出一本泛黃的相簿, 『來,爺爺講足立爺爺的故事給你聽…』 ⥣

青田街的綠映與清淨,吸引了疲倦不安的都市人、也吸引了流浪在都市叢林之中的野鳥。鳥兒們選擇了青田街的綠,作為覓食、休憩的基地。

青田街發現的鳥類數量超過20種,有常見的都市三俠(白頭翁、綠繡眼、麻雀)、紅鳩、珠頸斑鳩、八哥、五色鳥、喜鵲、領角鴞,還有許多「慕名而來」的過境鳥,如:家燕、紅尾伯勞、虎鶇、白腹鶇等。這群嬌客的出現,點綴了青田街的盎然生機,也帶給了喧嘩忙碌的城市一點自然的氣息。

參照:《青田街永續街區計畫書》

日本時期居住者 ⥥
⥣
  • 磯永吉

    1910來台,往後致力於稻米改良。1922年,於台中農業試驗場成功改良在來米,獲台灣總督賜名蓬萊米。蓬萊米大量銷往日本,二戰結束後,方成為台灣人主食。

    1945年後,磯永吉為少數獲准留台的日本人之一。1957年告老返日後,中華民國政府贈與三餐族用的蓬萊米,直至逝世。

     

    參照:臺灣大學

  • 足立仁

    1928年來台,翌年成為教授,主持農學部微生物學教室。致力於土壤中有益農耕之微生物之研究,並與製糖公司合作,為台灣糖業蓬勃發展的一大功臣。富有研究熱忱,即便發生車禍,也不等康復便立赴研究。足立仁於1944年底至東京農林省出差,後因日本於二戰中戰敗而無法重回台灣。

     

    參照:Wikipedia

  • 移川子之藏

    約於1922年來台,原先擔任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教授,後轉任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教授,曾於1937年夏季,前往荷蘭在台行政檔案資料與荷屬東印度公司在台期間之日誌,並加以翻譯整理。其為研究台灣史最早,也最珍貴的史料。

     

    參照:《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國家圖書館,2003

日本時期
居住者 民國時期居住者 ⥥
⥣ 民國時期
居住者
  • 董作賓

    董作賓教授為中國著名甲骨文大師,對於殷商卜辭的研究與解讀有顯著的貢獻,將中國歷史前推了三百年,使人們對於殷商時期的生活與文化,有了深一層的認識。

     

    參照: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 林朝棨

    出生於台中豐原一帶,畢生從事山野實查,以學術研究為樂,終生強調「野豬精神」的重要,一生學術論文超過一百五十篇、書四十多部,為台灣地形、地質、考古與古生物學界的權威,作品中又以《台灣地形》及《台灣之第四紀》對研究台灣本島第四紀的層次對比最具代表,奠立了台灣第四紀地質學研究的基礎,被當時師大地理系教授石再添尊為「台灣第四紀之父」。

     

    參照:臺灣大學地質學系

青田七六
⥥ geo76 序三- 「哈囉,安安。睡的好嗎?」 喵-喵喵。 「來,有好吃的魚喔。」喵喵-喵嗚~~ 「啊!不要亂跑啦!不行,不能跑到屋頂上面!」
過了半小時……喵喵 「咦?跑到哪裡了呢?該不會跑到馬教授的房間裡面了吧。”」
⥣
歷史 ⥥
亮軒 建築
⥣
知名作家,曾與父親臺大地質學權威馬廷英居住在青田街七巷六號。房子在臺大收回後由黃金種子公司負責營運餐廳。 ⥥
☜訪談記錄
開啓/關閉
建築
  • 屋瓦

    日式建築自唐代傳入後經過時間的雕琢,所使用的瓦片已不同於中國的筒狀瓦。是弧面較平緩,像是開卷書籍的黑瓦,亦稱「文化瓦」。屋頂接縫屋脊使用的是圓筒形黑瓦,因形狀似棺材所以稱為鬼瓦,據說有避邪驅兇的效果。

     

  • 雨淋板

    烏深的四面牆面為了適應臺灣的天氣,引進英國發明的雨淋板。由內而外分成四層,分別為水泥牆層,竹邊夾泥層,空氣層和木板層。雨淋板厚度可達十公分,以達到防潮保溼和隔音的效果。

     

  • 玄關

    進入住宅內的空間,一定會經過玄關。設計成方便脫鞋,脫大衣,放置羽衣雨具的地方。

     

  • 廣緣

    位於內側的長廊,除了夏天通風使屋內涼爽之外,一整面的玻璃窗延伸至「座敷」,也十分壯觀。

     

  • 座敷

    座敷曾是這間住宅的主臥房,是由兩間房間相連而成。由於日人非常重視身份,房間的大小也要與身份相符,當時教授的房間大小最多是八疊榻榻米。而足立仁教授在兩間房間設計活動式門,門一打開,就有十六疊榻榻米的空間了。

     

  • 床間

     嵌入牆壁的小空間,用來掛字畫,擺設藝術品或插花的地方。

     

  • 儲物櫃

    白天放置棉被和蚊帳等雜物。

  • 化妝台

    座敷右邊的角落有個小化妝台。

水瓶子訪談 ⥣

 

漫步在青田街的小巷弄,夾在一幢幢現代公寓間的木造日式住宅總是吸引人們的目光。布滿青苔的黑瓦,除了訴說著昔日的歲月,也為今日的青田街增添了一分詩意。現在,我們轉進七巷,走入七六的小前庭,細細品嘗和式建築之美。

⥥ 參照:《青田街七巷六號》亮軒著,2012
水瓶子 本名簡肇成,臺大校友。黃金種子文化公司文化長。 都更篇
⥥
⥣ ☜訪談記錄
開啓/關閉
⥣
⥣ 洪秋甲 龍安里里長,曾任青田街社區發展協會首任會長。
☜訪談記錄
開啓/關閉 結語 ⥥
結語 都市更新,長久以來便城市更新、進步的重要動力,但都更並不是百利無一害的。面對每一次的都更,人們總是抱持著多方的意見,為此爭辯進退、商討協議。 青田街亦不例外,如同其他的老社區,由於政府獎勵容積率的引進(容積率:基地內建築總樓地板面積與基地面積之比→簡為建坪與地坪之比)青田街也面臨了「要或不要」的問題;當地的住民,乃至整個社區,都有不一樣的期待與看法,這使得青田街遇到了如同其他老社區的衝突─支持都更者與反對者間的針鋒相對。 從各式的文獻資了與訪問中可知,青田街於都更中最大的問題即是對其中的自然生態與居住利益的衝突。以下分為支持與反對者之間的觀點。 一、支持都更者的觀點─支持都更者希望可以從獎勵容積率解禁的政策中,獲得住房環境的升級與建坪的擴大,讓自己的居住權益獲得更多的保障。
二、反對都更者的觀點:反對者的立場多是著重於青田街的人文古蹟與自然景觀的保存,他們希望可以透過與政府的斡旋,盡可能地保護青田街,乃至整個台北市中為數不多的老樹與綠地,並保存具歷史意義的生態景觀與古蹟。 不過在每個衝突事件的背後,除了衝突雙方的爭辯之外,亦不乏灰色地帶與各方的和諧。在彙整到手的各方資料之後,本小組大致整理出幾點可以和諧衝突的意見。 一、將古蹟聚落群與新建樓房劃分區塊(將相似性質的屋宇和生態環境併入同一區域)既不破壞生態、亦可保障住民的權益(較難達成)
二、可仿造日本的都更政策:用市價收購土地或古蹟,至少可以保護住民利益並凸顯出古蹟和周邊生態環境的保存價值。
綜合以上內容,我們提出「不論是否要都更,
都該同時兼顧原住居民的利益還有社會共同利益。」

參照:《自由時報》〈青田街緩衝區容積移入解禁〉記者郭安家,2013

⥣
urban renewal 里長訪談
序四 — 滴答,滴答,下起了傾盆大雨。轟隆--轟隆-遠方傳來聲響。 「爺爺…好可怕…」
「乖,別怕,那只是怪手的聲音而已。」 「為什麼怪手要來這裡呢?」 「因為它們要拆房子,要蓋高高的房子呀。」
「那我們家會被拆掉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