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簡報作品首頁認識太魯閣傳統樂舞傳統樂器傳唱故事樂舞教室樂舞傳承結論

計畫緣起地方描述網頁導覽

 

一、計畫緣起 :

本專題介紹太魯閣族傳統樂舞文化,經由訪談者的分享,透過文字或影像記錄太魯閣族傳統音樂與舞蹈,得以延續太魯閣族文化。

        傳統音樂的類型包括古調、民俗及隨興,以及傳統樂器中的木琴、口簧琴、獵首笛及四絃琴,原住民許多傳統歌謠,通常是曲和詞不分家。傳統太魯閣族老人教唱古調是直接教唱整個歌,沒有所謂先唱譜再唱詞的情況。太魯閣族傳統舞蹈以女性的舞蹈居多,歌謠則大都以隨性哼唱,即興起舞方式表演,男性的舞步簡單且多以左右前後跨步方式來配合女性的舞蹈。

        今年本校將以太魯閣族傳統樂舞為研究主題,從校內訓練課程及實地訪問,經由音樂舞蹈的採集及創作者分享,帶領大家認識太魯閣族傳統樂舞,更重要的是將文字或影像的紀錄轉化為知識,展現在資訊網路平台上與外界一起分享,透過傳承、尊重、教育與感情讓更多人瞭解太魯閣族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up]

二、地方描述 :

見晴村位於花蓮縣萬榮中區的地理位置,北有西林村,南接萬榮村,東鄰鳳林鎮南平里,西倚中央山脈,見晴村是鄉內最小的一個村落,民風純樸好客熱情,大約九成以上為太魯閣族群,花蓮縣的秀林鄉與萬榮鄉是目前太魯閣族人口分佈最多的地方,卓溪鄉的立山村及吉安鄉慶豐、南華與福興等三村也有少數太魯閣族人。

        社區勞動人口主要以從事農、工、服務業為主,社區並無特定產業經營,勞動人口為求生計外出找工作,家庭功能不健全衍生許多教育問題及對族群的失落感,因此學校所扮演的角色地位更顯重要,除了顧及社區孩童身心發展外,也重視在地文化進行主題式的課程,更結合社區人士及鄉公所公部門,讓太魯閣族文化得以系統性的保存下來。學校成立文化社團進行文化探索與研究,已經完成並發表了幾項重大主題,例如太魯閣族編織、太魯閣族祭典、太魯閣族狩獵、太魯閣族紋面 、太魯閣族美食文化、太魯閣族巫醫文化,校內透過教育的過程,孩童學到了基本的學科能力,也間接獲取豐富的文化智慧。
[up]

三、網頁導覽:(請直接點選上方選單瀏覽,本圖僅供參照,並無法連結至其他網頁)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