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銘的心得
|
「點仔膠」這首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歌,對不會聽、說台語的我也能朗朗上口,由此可知這首歌是多麼的膾炙人口。很開心能藉由參加這次網界博覽會的機會,有幸拜訪「台灣童謠之父」施福珍老師。
我們一行人懷著敬畏的心前往施老師的工作室,高大的施老師親切地歡迎同學入座後,便開始暢談他的台語童謠創作之路。老師生動地描述他的童年及創作教學過程,並不時在訪談中說到許多他所創作的歌曲,就唱了起來,讓大家的心情放鬆不少,更對他學識淵博及精采的演說折服。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戒嚴時期,台灣人被限制不能唱誦台灣歌或說台灣語,施老師藉由教導童子軍說唱的方式將台灣童謠傳播出去,讓許多人可以接觸到台語歌曲。此外,施老師所強調的「台灣的唸謠旋律化,旋律化還要口語化」的創作理念所產生的台灣童謠,讓不會說台語的我也能輕易的唱誦,最讓我深感佩服。
在訪談的過程中,施福珍老師用親切和幽默的話語帶領我們體會他創作台語童謠的過程,並且不厭其煩的回答我們的提問。即使訪談過後他要趕赴其他的行程,卻仍鼓勵我們多多發問,願為我們多留幾分鐘,大師的風範著實讓我們景仰不已。
|
怡汝的心得 |
這個晴朗的日子,似乎預告我生平第一次的採訪工作將如同燦爛的陽光般,進行順利。施老師為人親切、熱情,而且本身宛如一本活歷史,雖然老師已年過半百,但不管是反應力或是記憶力都還非常好。老師個性大方,不僅送我們每人一片CD,又送兩本書給我們。我有幸拜訪學識豐富、涵養深厚且風趣健談的施老師,真的是不虛此行
|
承哲的心得 |
一開始我還擔心施老師沒空。很幸運的,施老師願意抽空接受訪問。施老師是大忙人,為推展文化而不遺餘力,要與他約定時間並不容易,我們就先利用這段時間不斷開會籌畫,進行前置作業。
好不容易約好時間,大家一起前往施老師位於員林鎮的音樂社。施老師熱情招待,不僅有問必答,還跟我們分享他的人生經驗,並說了不少台灣的歷史故事,讓我滿載而歸。
|
沛熏的心得 |
一聽到承哲提議採施福珍老師,我內心滿是興奮之感,想到能一睹大師風采,就充滿期待。在多次行前會議後,我們一行人陣容浩大,包括隊員、家長、老師近二十位,前往拜訪施老師。施老師是童謠大師,經歷了台灣由光復後貧困走向繁榮的年代,他用心感受生活,所創作的題材也取自生活,有如天籟般自然有趣!
|
子維的心得 |
今天訪問施老師,他一見到我們,便極為熱情地請我們坐下。訪談中,他分享了小時候的生活背景,及立志成為童謠作家的來龍去脈。有趣的是,他介紹創作第一首歌時,歌詞和旋律竟是一群孩子在洗腳時隨口說出的,雖是無心插柳,卻令我大感佩服。此外,許多歌的歌詞也是就地取材,匯集成書的內容而完成,真令我大開眼界。
|
植皓的心得 |
採訪的過程中,施老師不斷提到寫童謠最重要的便是要有靈感,而我也十分能了解施老師的想法,寫作文若是文思泉湧,半個小時便能寫下「長篇大論」,但若是文思枯竭,即使過了兩個小時,可能連寫五百字都有困難!老師深具赤子之心,所以作品大都信手拈來,深富童趣。在臺灣的文化史上,施老師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能親近這位親切的長者,此行我收穫滿滿!
|
沛融的心得 |
我們採訪的是赫赫有名的施福珍老師,他的童謠作品堪稱台灣第一,既有趣又能牽動人心。訪談過程中,施老師娓娓細述台灣史,又適時穿插童謠的演唱、吟誦,自然風趣,大夥兒聽得津津有味,都捨不得離開。我們在這次的採訪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也讓我們見識到什麼是真才實學,什麼是文壇巨匠。
|
品恩的心得 |
「點仔膠」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台語童謠,之前我只聞其曲不知其人,今日終於有幸一睹創作者的廬山真面目。施老師雖年長,但宏亮的歌聲和驚人的詞曲記憶力讓我印象深刻。
他是位熱情幽默且博學多聞的長者,從明清時期台灣歷史一路聊到日據時期教育、光復後戒嚴,帶著我們坐時光機體驗他的音樂創作背景與動機。原來每首童謠背後都有故事呢!施老師說靈感不是想有就有,常在天空飛來飛去,但實際上他是位多產的創作者,有些名作居然是五分鐘完成!
今日訪談深切體驗到,台灣文化傳承與推動需要更多像老師一樣充滿熱忱的有心人。還有就是,我要多練習台語才更能體會和欣賞本土藝術之美。
PS.
我最喜歡 “猴鉤水溝狗” 那段,真是有創意,如果台語聽力不好,恐無法了解箇中之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