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福珍的創作可分台灣囝仔歌、台語文學、和和音樂操系列等領域。
1964年,施老師開始以筆名「方子文」創作〈點仔膠〉、〈秀才騎馬弄弄來〉、〈羞羞羞〉等台灣囝仔歌;在〈羞羞羞〉〈點仔膠〉二曲透過童子軍傳唱興起之後,〈大箍呆〉、〈掠毛蟹〉、〈董事長〉、〈一天過了又一天〉、〈鹹酥的土豆莢〉、〈頭大面四方〉等乃相繼出籠。施老師跟隨作曲大師許常惠教授學習作曲,1966年初,與精於樂律學的王耀錕到台中拜訪郭頂順先生(台中作曲班的贊助者),在其別墅,出示了《古怪歌》、《急口令》、《猜謎歌》、《台灣囝仔歌》等四小冊兒歌曲集,具有「唸唱合一」特別風格的作品受到許常惠教授的讚嘆與鼓舞,在〈施福珍的台灣囝仔歌〉文中就提到:「在作曲班上,施福珍第一次給我看他的童謠作品,或者說是民謠風的兒童歌曲。這些作品,歌詞有的是傳統兒童唸謠的詞,有的是仿童謠的新作歌詞,但都是閩南方言─河洛話。至於所填的曲調,雖然沒有伴奏,卻是語言旋律與音樂旋律的結合。河洛話的字音與聲韻,如此忠實而親切的再現在歌曲的旋律與節奏中,使我不得不驚服。」。
為解決國小學生學習台語的困擾,2000年,首創《台語ㄅㄆㄇ快速定音》,初版及再版付印。2002年,應巧兒出版社之邀,編寫國小台語教材─《囝仔歌學台語》共12冊,每一課均可吟唸、朗誦、歌唱及卡拉O.K等,重視台語音韻的課文內容是巧兒版台語教材的特色,在其作品〈講話若唱歌〉:「台灣人佇咧講話,實在真好聽,高高低低長短音,親像唱歌聲,輕聲細語人人愛,大聲人會驚,祖先傳教咱的話,大家愛知影。」可以說明一切。為了配合巧兒版《囝仔歌學台語》
。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學校、機關與團體,委請施老師作曲,泰山企業〈泰山頌〉、〈員林鎮歌〉、……;還有許多學校校歌由施老師譜曲,如彰化縣大同國中、彰泰國中、伸港國中、埔心國中永靖國小…………施福珍老師的林林總總,不僅是員林的「童謠瑰寶」與「童謠囝仔王」,更是台灣囝仔歌的「泰斗」,也是值得大家尊敬與學習的老師。
2002年,民視「新福爾摩沙/第三集 語言篇 閩南語童謠/陳釀與新酒」特別介紹『閩南語童謠的園丁/施福珍先生』:
一位傑出的藝術工作者,內心必定有著深遠的理念和抱負。而這份理念和抱負,正是推動著他不斷往前邁進的力量。施福珍老師生長於農村,深受本土文化的薰陶。濃郁的鄉土情懷成為他寫作臺灣童謠的熱勁泉源。
近四十年來,他不斷採擷、整理、修改、譜曲、出版、教唱並推廣,他自己還會唱,樂此不疲。現在他忙得很,太多的學校、社團、社區和公民營單位,都找他演講教唱。他不計酬勞,也不計較人數多寡和路程遠近,都慨然欣然前往。最可貴的不光是他那分才華,而是那分熱心和修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