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經歷][基本資料][傑出事蹟][發表與榮譽][音樂著作]
首頁 
網站總覽 
施福珍老師介紹 
「珍」味童謠 
「樂」在其中 
大「施」訪談 
感謝 
製作團隊 
專題簡報 

 

台灣囝仔歌詞曲創作泰斗施福珍     (節錄)        魏水明

    當聽到有人在唱誦:「點仔膠,黏到腳,叫阿爸,買豬腳,豬腳箍,滾爛爛,飫鬼囝仔流嘴瀾。」時,不知不覺中,這首台灣最著名的童謠之一的〈點仔膠〉已經渡過整整44年的光陰歲月,也是許多台灣人共同的回憶。……當接到彰化縣文學家康原要我撰寫「台灣囝仔歌[泰斗施福珍老師」時,個人才疏學淺,驚恐之餘,也頗感榮幸。著手進行蒐集老師的生平故事、四十多年來所創作四百多首作品、報章雜誌的評論與介紹等,的確要花點時間;在初稿撰文之後,才發現似乎在鋪陳施老師的生命樂章與「彰化縣囝仔歌音樂史」。

    施福珍老師的「囝仔歌」創作特色,在於鄉土關懷與廣泛取材,就以施老師最新的創作〈阿匹婆〉開場,也讓我「畫仙桃」一番!

      〈阿匹婆〉 施福珍2008.06.13 阿匹婆,畫仙桃, 畫到一粒若饅頭, 雙手沐到烏嗦嗦,毋知畫啥物碗糕!看攏無。 
 

〈臺灣囝仔歌的園丁─施福珍〉簡上仁    19867月,《台灣文藝101期》

      施福珍先生是崛起於六十年代的作曲家中,寫作臺灣童謠最力的一位,數量多,質也頗受讚賞。
   
談到臺灣童謠的寫作技巧和原則,施福珍認為一首童謠的譜寫,唸謠要旋律化、旋律要口語化。其次,節奏要簡潔活潑,使孩童易於朗朗上口。最重要的必須富有臺灣傳統音樂精神,才不致失去鄉土風味。
   
日後於臺灣童謠的創作,就音樂界立場而言,施福珍希望,童謠雖只是小品,亦應以嚴肅的態度,從音樂理論基礎上,去追求藝術價值,以提升童歌水準。
   
創造時代,為時代留下痕跡的,總是落在狂熱者的身上,施福珍就是最好的例子。施先生興起於正推展國語教育時期。他明知臺灣童謠不可能被重視,卻又無畏於寂寞的煎熬,也不追逐掌聲,默默地為維護富有傳統文化精神的臺灣童謠奉獻心力,令人敬佩!

 

生命的旋律與樂章:

     施福珍,台灣彰化縣員林鎮人;19351129日,出生於彰化縣花壇鄉劉厝村,父親李煙景,母親施今哖,計有十個兄弟,排行第七。1937年,過繼給員林的二舅父施能謀為養子,改姓施。1965年,與周玉葉老師結婚,育有三個女兒。

 

台灣囝仔歌教學曲集

   施福珍的創作可分台灣囝仔歌、台語文學、和和音樂操系列等領域。

    1964年,施老師開始以筆名「方子文」創作〈點仔膠〉、〈秀才騎馬弄弄來〉、

〈羞羞羞〉等台灣囝仔歌;在〈羞羞羞〉〈點仔膠〉二曲透過童子軍傳唱興起之後,〈大箍呆〉、〈掠毛蟹〉、〈董事長〉、〈一天過了又一天〉、〈鹹酥的土豆莢〉、〈頭大面四方〉等乃相繼出籠。老師跟隨作曲大師許常惠教授學習作曲,1966年初,與精於樂律學的王耀錕到台中拜訪郭頂順先生(台中作曲班的贊助者),在其別墅,出示了《古怪歌》、《急口令》、《猜謎歌》、《台灣囝仔歌》等四小冊兒歌曲集,具有「唸唱合一」特別風格的作品受到許常惠教授的讚嘆與鼓舞,在〈施福珍的台灣囝仔歌〉文中就提到:「在作曲班上,施福珍第一次給我看他的童謠作品,或者說是民謠風的兒童歌曲。這些作品,歌詞有的是傳統兒童唸謠的詞,有的是仿童謠的新作歌詞,但都是閩南方言─河洛話。至於所填的曲調,雖然沒有伴奏,卻是語言旋律與音樂旋律的結合。河洛話的字音與聲韻,如此忠實而親切的再現在歌曲的旋律與節奏中,使我不得不驚服。」。
   
為解決國小學生學習台語的困擾,2000年,首創《台語ㄅㄆㄇ快速定音》,初版及再版付印。2002年,應巧兒出版社之邀,編寫國小台語教材─《囝仔歌學台語》共12冊,每一課均可吟唸、朗誦、歌唱及卡拉O.K等,重視台語音韻的課文內容是巧兒版台語教材的特色,在其作品〈講話若唱歌〉:「台灣人佇咧講話,實在真好聽,高高低低長短音,親像唱歌聲,輕聲細語人人愛,大聲人會驚,祖先傳教咱的話,大家愛知影。」可以說明一切。為了配合巧兒版《囝仔歌學台語》 。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學校、機關與團體,委請老師作曲,泰山企業〈泰山頌〉、〈員林鎮歌〉、……;還有許多學校校歌由老師譜曲,如彰化縣大同國中、彰泰國中、伸港國中、埔心國中永靖國小。

 

榮譽是熱勁的泉源

      施福珍的創作可分台灣囝仔歌、台語文學、和和音樂操系列等領域。

    1964年,施老師開始以筆名「方子文」創作〈點仔膠〉、〈秀才騎馬弄弄來〉、〈羞羞羞〉等台灣囝仔歌;在〈羞羞羞〉〈點仔膠〉二曲透過童子軍傳唱興起之後,〈大箍呆〉、〈掠毛蟹〉、〈董事長〉、〈一天過了又一天〉、〈鹹酥的土豆莢〉、〈頭大面四方〉等乃相繼出籠。老師跟隨作曲大師許常惠教授學習作曲,1966年初,與精於樂律學的王耀錕到台中拜訪郭頂順先生(台中作曲班的贊助者),在其別墅,出示了《古怪歌》、《急口令》、《猜謎歌》、《台灣囝仔歌》等四小冊兒歌曲集,具有「唸唱合一」特別風格的作品受到許常惠教授的讚嘆與鼓舞,在〈施福珍的台灣囝仔歌〉文中就提到:「在作曲班上,施福珍第一次給我看他的童謠作品,或者說是民謠風的兒童歌曲。這些作品,歌詞有的是傳統兒童唸謠的詞,有的是仿童謠的新作歌詞,但都是閩南方言─河洛話。至於所填的曲調,雖然沒有伴奏,卻是語言旋律與音樂旋律的結合。河洛話的字音與聲韻,如此忠實而親切的再現在歌曲的旋律與節奏中,使我不得不驚服。」。

    為解決國小學生學習台語的困擾,2000年,首創《台語ㄅㄆㄇ快速定音》,初版及再版付印。2002年,應巧兒出版社之邀,編寫國小台語教材─《囝仔歌學台語》共12冊,每一課均可吟唸、朗誦、歌唱及卡拉O.K等,重視台語音韻的課文內容是巧兒版台語教材的特色,在其作品〈講話若唱歌〉:「台灣人佇咧講話,實在真好聽,高高低低長短音,親像唱歌聲,輕聲細語人人愛,大聲人會驚,祖先傳教咱的話,大家愛知影。」可以說明一切。為了配合巧兒版《囝仔歌學台語》 。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學校、機關與團體,委請老師作曲,泰山企業〈泰山頌〉、〈員林鎮歌〉、……;還有許多學校校歌由老師譜曲,如彰化縣大同國中、彰泰國中、伸港國中、埔心國中永靖國小…………施福珍老師的林林總總,不僅是員林的「童謠瑰寶」與「童謠囝仔王」,更是台灣囝仔歌的「泰斗」,也是值得大家尊敬與學習的老師。

    2002年,民視「新福爾摩沙/第三集 語言篇 閩南語童謠/陳釀與新酒」特別介紹『閩南語童謠的園丁/施福珍先生』:   一位傑出的藝術工作者,內心必定有著深遠的理念和抱負。而這份理念和抱負,正是推動著他不斷往前邁進的力量。施福珍老師生長於農村,深受本土文化的薰陶。濃郁的鄉土情懷成為他寫作臺灣童謠的熱勁泉源。

      近四十年來,他不斷採擷、整理、修改、譜曲、出版、教唱並推廣,他自己還會唱,樂此不疲。現在他忙得很,太多的學校、社團、社區和公民營單位,都找他演講教唱。他不計酬勞,也不計較人數多寡和路程遠近,都慨然欣然前往。最可貴的不光是他那分才華,而是那分熱心和修養。

 

 

 
照片來源 :成員拍攝

 

 


Copyright (c) 2008 M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ym230@mail.ymsc.chc.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