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3-2-1 鋼筆構造示意圖 繪圖:劉瀞婷

 

 

  由上圖3-2-1可知鋼筆通常由筆套、握位總成、筆桿、上水/儲墨機制構成。而握位總成通常包括筆尖、筆舌。構造介紹如表3-2-1所述:

 

   表3-2-1 鋼筆構造名稱、功能與特色

構造名稱

功能與特色

筆套
〈又稱筆蓋或筆帽〉
  1. 保護脆弱的筆尖避免外力撞擊。
  2. 防止墨水蒸發、乾涸。
  3. 常見固定方式
    1. 螺牙鎖固。
    2. 彈性簧片夾緊。
    3. 卡榫-夾爪。
    4. 磁性輔助。
設計夾
  1. 位於筆蓋上。
  2. 用於將鋼筆固定於口袋。
筆尖
(分為三部分)
  1. 銥點
    1. 筆尖與紙接觸處焊上一小塊球形鉑銥合金通常稱為「銥點」。
    2. 銥點打磨的大小,決定筆幅的粗細。
  2. 縫隙
    1. 連接於銥點後方。
    2. 利用毛細作用使供墨穩定縫增張。
  3. 通氣孔
    1. 連接於縫隙末端。
    2. 便於空氣流動平衡壓力。
    3. 避免應力集中導致筆尖細縫發生裂開。
筆舌
  1. 穩定、順暢的將墨水由墨囊(或卡匣)輸送至筆尖。
  2. 作為筆尖固定之基座。
  3. 筆舌分為三部分
    1. 供墨道:利用毛細現象連續輸送墨水至筆尖。
    2. 墨鰭:在壓力變動時儲存多餘的墨水,利用表面張力貯存墨水不受氣壓影響,使連續書寫時供墨穩定。
    3. 通氣道:用以平衡墨囊內外的氣壓,使墨囊內墨水得以連續供應筆尖,並在上水時做為墨水流動的管道。
握位
  1. 管狀材料包覆、固定筆尖與筆舌形成的組件稱為握位。
  2. 與舒適性關係密切。
  3. 握位之磨擦力、軟硬、尺寸、形狀勳與書寫之手感關係密切。
筆桿
  1. 連接握位包覆貯墨裝置之管狀構件成為筆桿。
  2. 有一般尺寸與短桿之分。
上水/儲墨機制
滴入式上墨
墨水儲藏在握位後方的筆管內,補充墨水時旋開握位直接以滴管將墨水注入筆管。
 
卡匣式墨水管
將墨水封裝於密閉的墨水管,使用時安裝於握位後方,利用突出於握位後方的導墨管刺破墨水管的封口,或頂開封閉墨水管的小珠讓墨水得以沿導墨管流向筆尖。優點是儲墨量大,缺點是容易滲墨造成污染。
 
活塞上墨
握位後方連接一段中空套筒,套筒內有一活塞連動於筆尾之旋鈕,當活塞後退時便於套筒內形成負壓,便可經由筆尖將墨水吸入並儲存於套筒中。
 
吸墨器
可視為卡匣式墨水管與活塞上墨或壓囊上墨的複合體,前方為與握位結合之卡匣,後方為壓囊或活塞隻上墨機制,不用吸墨器時亦可拆下換裝相同規格之卡匣式墨水管。
 
壓囊上墨
握位後方連接一橡膠或矽膠材質之墨囊,墨囊內部即為儲墨之空間,通常墨囊外側會有一U形簧片保護墨囊,上墨時透過簧片擠壓墨囊排出空氣,解除壓力後利用墨囊回復原來形狀的負壓吸入墨水。
 
拉桿上墨
為壓囊上墨的一種變形。在筆桿上裝設一支拉桿上墨時扳動拉桿壓迫筆桿內之墨囊上墨。
 
月牙上墨
亦為壓囊上墨的一種變形。
在筆桿上裝設一弧形〈月牙狀〉之按鈕,平時平貼於筆桿之弧形卡榫穿過筆桿與弧形按鈕間之縫隙,以防誤觸上墨機制,上墨時移除卡榫使月牙形卡榫得以下壓,壓迫筆桿內之墨囊上墨。
 
錢幣上墨
亦為壓囊上墨的一種變形。
在筆桿上開一長孔,上墨時將錢幣插入長孔以壓迫筆桿內之墨囊上墨。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維基百科(2012),郭冬自,2012年12月24日,鋼筆DIY座談記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