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

[歷史] [氣候環境] [產業] [大菁藍染] [動植物生態] [問卷調查][學習資源]

    樟腦/煤礦/大菁/大菁休閒農場/茶葉

 

樟腦

        荖寮坑原稱「腦寮坑」其所指之腦即是「樟腦」。腦寮原是採伐樟木、提煉樟腦之臨時住所,荖寮坑一帶於清同治年間已有漢人入墾,由於採伐樟木提煉樟腦時間較 早,又無保育、復育等人工造林措施,待樟木砍伐殆盡之後被大菁、茶葉等農作物取而代之。由於兩種都是經濟作物,可以煤礦採掘同時進行,後又因戰爭及產業轉型等因素,產業相繼沒落,惟當時產業文化遺址可窺見於荒煙蔓草中。

        1887諾貝爾利用樟腦研製出了新式火藥----煙霧較少的「無煙火藥」,此種火藥能使敵方不容易發現自己。所以,這就是為甚麼早期台灣要開發這麼多的樟腦。

煤礦

 

      臺灣煤礦的歷史自1876中國清朝政府在基隆八斗子的第一個官方經營的煤礦,到2000年左右關閉了最後一個煤礦,共經歷了約125年。而台灣煤礦的分布,北起基隆,南至南投集集大山、嘉義奮起湖和澎湖群島,但因交通與煤礦品質等問題,台灣煤礦的主要開採地集中於苗栗以北的地區。

        臺灣的煤礦主要形成於第三紀中新世時代生成,以含煤礦層為木山層、石底層及南庄層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台灣出口的煤主要是石底層煤(又稱柴煤),石底層即所謂中部夾煤層,因此又有「臺灣煤」之稱。而品質最優良的煤礦出產於台北縣平溪鄉菁桐車站附近的石底煤礦,「臺灣煤」的稱呼便出於此地。

        荖寮坑煤種屬燃料煤,煤質良好,可供鍋爐或蒸汽火車頭燃料。在清朝中1870年,南洋對福州造船廠須煤殷切。於1875年夏,購置鍋爐及礦用機械裝置,以蒸氣帶動機械擴大採煤規模,因而本礦坑又稱作「火鼎坑」。日據時代,礦工收入高,荖寮坑的礦丁及身手矯健婦女紛紛投入礦場。鼎盛時期,暖暖共有八個礦坑,全區約有20%30%的人從事煤礦業。

   

大菁

      circle03_blue.gif  藍染植物~大菁

  約公元前2300年(迄今約4300年)黃帝時代染出【黑、白、黃、赤、青(藍色)】五個顏色的衣服,分別代表穿著者的身分地位 在漢武帝時派張騫出使西域隨絲綢染織品西傳

  自然生成的藍靛素,可作為天然植物性染料,後來傳到世界各地,包括了中國、台灣。台灣在清朝中葉(約西元1850至1880年)曾有好幾年創造全台灣外銷金額第一名。

   暖暖地區所產的大菁藍靛色素飽滿色澤深邃,銷往中國大陸深受使用者喜愛,獲得雙倍價錢,很可惜的在礦業的掘起及化學合成染料的發現,藍靛染料業逐漸消失在歷史中…。在民國89年(西元2000年)春初在大菁農場主人王國緯先生開始試種復育大菁植物的種植。因開花期葉子會變小(註:這是大菁農場王國緯老師告訴我們的!不講的話,可能沒人會發現。)一般來說,在農曆三、四月適合採收大菁。

具光澤的大菁葉片

開花時上方葉片會變小喔

果實成熟後會裂開

      circle03_darkblue.gif 「暖暖大菁」的生長介紹和自然生態

    多年生草本,呈半灌木狀,自然環境良好下,植株高可達120公分,每年11-12月間開淡紫色花,花開於莖頂及葉腋,莖有節段易折斷,莖中有髓;葉有柄橢圓形如掌大,兩端尖,呈暗深綠色有光澤,葉緣有鋸齒狀,葉面微細絨毛手觸感可微覺;喜生多雨潮濕溫暖地帶,亦耐寒,根忌浸水,怕陽光直射,大多生長在背陽陰暗山林坡地,或山谷、溪溝邊等樹蔭下,尤其霧氣深重、腐植土壤豐富地,長成情形更佳;植株概分佈低海拔800公尺以下森林山區,只要氣候地理條件充足,雖最難耕作崎嶇貧瘠山區亦能長得非常茂盛。

    藍染植物有四種:山藍、木藍、菘藍、蓼藍。其中山藍又稱馬藍,也稱為大菁。大菁忌陽光直射,適合生長在低海拔背山坡之地,故又稱為山藍。暖暖由於山高、雨多,天氣潮濕,適於大菁的種植。於是暖暖先民以大菁製造藍靛泥為業,是西元一八五○至一八八○年間台灣回銷大陸的主要經濟作物。除此之外,暖暖也供應染料給當時藍染極盛的三峽,一直到一八九六年間,歐洲的合成染料輸入中國,方才沒落。到了二十世紀初,山區的大菁逐漸荒廢,藍染也走進歷史。近年來 有心人士得到行政院文建會的支助,及勞委會的人力支援,再賦予藍染新的生命,成為精緻的手工藝品。

  

   大菁休閒農場. 藍染工藝

        大菁農場入口位在往園區的暖東產業道路1.5公里岔道進入,園區內設置自然生態池、農場步道,農場裡包括鐘萼木、各類板根、蕨類植物、山鵲、五色鳥、台灣藍鵲等自然生態豐富,早晨還可以觀賞上千隻美麗青斑蝶、粉白蝶和鳳蝶飛舞的姿態,生活在都市的朋友們一定要來瞧瞧。

       目前農場有數甲地種植大菁,當地藍染的色澤飽滿,原為藍染門外漢的王國緯老師用心收集古書籍資料,自行製作藍染,想不到在參展時受好評,獲得政府資源挹注並重視往昔藍染風華,也培訓了為數不少的藍染工藝人才。

        在農場中除了生態導覽、推廣藍染之外,也提供藍染體驗:先將棉布手帕,以橡皮筋、衣夾、或筷子、錢幣等工具做成各種花樣,先浸濕後,放入藍色染料中浸泡三分鐘,再取出來卸下工具,讓它氧化,之後再放入醋桶中浸泡,讓色澤固定,最後在清水中抖一抖,有創意的藍染手帕就呈現了。

     

   茶葉

      circle03_lightgreen.gif 荖寮坑茶葉簡介

       暖暖山區為潮濕多霧的氣候,不只適合種植大菁,也是茶樹的溫床。荖寮坑曾出產烏龍、包種、鐵觀音等數種茶葉呢。據說,暖暖的茶葉品質優良,以前的暖暖街以菁行、茶行最多,還曾在全台灣茶葉比賽中名列前茅。

         現在在園區步道旁還可看到幾株老茶樹,植物靜靜的在一邊看著時間的變化,人去樓空,沒有大菁農場王國緯老師的導覽說明還真的不會發現呢!讓我們覺得有一種物換星移、蒼海桑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