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護區提供漁業資源與觀光經營的永續之道,適當規範與修正人類使用海洋的行為,以保護海洋資源,供未來世代的永續使用。
傳統上海洋保護區是針對特定漁業資源的保育為主,並制定捕獵魚類體長、種類、季節、數量等等進行規定,達到永續漁業的目的。近年來,加入生物多樣性、棲地與生態系保育的概念,海洋保護區的設計與理論也日趨複雜,其中最重要的變革就是「禁採區」的設置,換言之就是?劃設完全禁止任何漁獵與其他人為干擾的海域,而其大小、面積以及其有效能的管理等都是重要的考慮因子。
傳統的海洋保護區僅對特定魚類做保障,海底的生物,例如說珊瑚、水母…等,都不在保護範圍內,持續的被人類肆虐。禁採區的設置,禁止了人類對特定海域的干擾;在禁採區內,各種海洋生物和棲地都受到保護,因此自然的成長、發育。雖然漁民在短期內的經濟效益會受影響,但是長期來看,魚類在保護區內復育繁殖後,自然會形成游出保護區的「滿溢效應」,漁民可以持續享有源源不絕的高經濟魚類與無脊椎動物的生產。與其短視近利的將現在所見的魚都捕撈殆盡,不如設置保護區等待魚類成長造成的滿溢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