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虎尾簡介

 

自然資源:

 

虎尾鎮位於雲林縣的中心點,在濁水溪大沖積扇上,轄地北方約3.6公里有新虎尾溪,市中心距南端北港溪北岸約900尺。海拔平均30公尺左右,地勢平坦,平原尚有零星的沙崙地形,如汕尾附件的山仔腳,及市區的大崙腳公園等;故有頂溪、中溪、下溪等地名。

全鎮面積為六千八百七十四點二公頃,東西長十三點五公里,南北寬六公里,人口數約略七萬餘人,素有諺語「會過西螺溪,未過虎尾溪」,鎮內工商農及服務業十分興盛,作物以花生、蒜頭、玉米、馬鈴薯、稻米、花卉為大宗。[1]

 

道路交通:

 

本鎮位於雲林縣之中心、南隔虎尾溪(北港溪)與斗南、大埤相望,北接新虎尾溪鄰西螺、二崙、崙背,東近莿桐,西距土庫,全鎮東西長約13.5五公里 ,南北約6公里,略呈長方形,總面積為6874公頃,劃為29里,524鄰。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2026秒,北緯2345秒。

本鎮地處嘉南平原之西北側,位濁水溪的沖積扇上,地勢平坦,由東向西略為傾斜,高約海拔 49公尺。新、舊虎尾二溪流經本鎮南、北邊境,嘉南大圳濁水溪幹線貫穿鎮區。[1]

 

虎尾歷史:

 

1630年,荷蘭人在『熱蘭遮城日誌』中用羅馬拼音紀錄平埔族人的語音稱呼這塊土地叫『FAVORLANG(虎尾人)

1723年,清康熙61年台灣御史黃叔擏在『台海使搓錄』中,亦稱這塊土地為『虎尾』。

根據近代考證,『滬尾』、『后尾』、『虎尾』皆是譯自平埔族語,在荷蘭時期,居住這裡的虎尾人(FAVORLANG),還被荷蘭劃分為說虎尾人語的虎尾語區,並編著有虎尾字典。

虎尾鎮在日治時代的命名是源自虎尾溪名(溪名亦譯自平埔族語),而虎尾溪名則除了清代初期台灣府誌曾載為『吼尾溪』外,清雍正元年之後就統一稱為『虎尾溪』,但行政區域則為『五間厝』。

1920),因大日本制糖珠式會社投資設廠,以附近村庄為名,故虎尾就以『五間厝』名延用,例如,五間厝驛、五間厝神社、五間厝分教場(虎尾國小前身)、五間厝製糖工場等。

大正九年後,日本實施行政區域改正,把五間厝改為『虎尾』(日文為,KOBI),虎尾之名終又躍上現代歷史的舞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