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昆蟲麟翅目雙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直翅目蜻蛉目脈翅目膜翅目彈尾目蜉蝣目NG篇

 

 

 

 

 

 

 

 

 

認識昆蟲

泥大蚊 肉蠅 長足虻 黃道蚜蠅 不知名食蚜蠅幼蟲 不知名食蚜蠅成蟲
大頭金蠅 瘦葉帶綠蠅 不知名的蠅 搖蚊的幼蟲 不知名的縞蠅  

 

 

泥大蚊

泥大蚊

學名 Nephotoma sp
分類地位 雙翅目大蚊科
俗名  
分佈 低海拔山區,棲息寬廣的草地或低矮的雜草裡
食物 成蟲喜歡訪花吸蜜。
身體特徵

長約10-15mm,體色橙紅色,胸背板黑色縱紋不明顯,中胸下骨板與小盾片中央黃褐色,翅痣黑色呈短棒狀,腹側具黑色縱紋,各腳關節外緣具不明顯的黑斑。

有趣習性

幼蟲地棲,同一個環境下有2-3種以上的泥大蚊,成蟲躲藏在葉面或垂掛,數量很多,少數個體夜晚會趨光,為常見的種類。

附註  
新發現  
top↑

肉蠅

肉蠅

學名 Sarcophaga sp
分類地位 雙翅目肉蠅科
俗名  
分佈 全臺灣低海拔或平地常可以發現它的身影
食物 成蟲腐食性,常見於菰蔢芋葉面活動或尋找昆蟲的屍體產卵,幼蟲以腐屍為食。
身體特徵

體長 10 - 12 mm,體色灰色,前胸背板有3條黑色的縱帶斑紋,觸角附節為羽毛狀,口器為舐吮式,取食時口吻部會膨脹翻出,利用唾液溶解物質後再舐吸,這種取食的方式最容易造成病菌的傳播。

有趣習性

肉蠅是卵胎生的昆蟲,蠅卵在雌體內孵化,再直接生產幼蟲 ,所以打死雌蠅時,幼蟲有時會從腹端爬出來

附註  
新發現  
top↑

長足虻

長足虻

學名

Dolichopodidae

分類地位 雙翅目長足虻科
俗名 長腳蠅
分佈 全臺灣低海拔或平地,在有林木或草叢中常可以發現它的身影
食物 成蟲以吸食植物的汁葉維生或有腐爛果實的汁液。
身體特徵 體長7mm,頭寬大於胸,複眼大,紅色具金屬光澤,觸角黑色呈絲細長狀,身體底色綠色,全身都具有金屬光澤,腹背各節間具黑色環紋,翅膀透明,翅脈黑色。
有趣習性 和常見的蒼蠅一樣有舔洗手腳和複眼的習慣
附註  
新發現  
top↑

黃道蚜蠅

黃道蚜蠅

學名 Dolichopodidae
分類地位 雙翅目食蚜蠅科
俗名  
分佈 全臺灣平地至低海拔山區
食物 成蟲喜歡訪花吸蜜。
身體特徵

大型,體型肥胖,體色黑色至黃褐色,複眼發達藍黑色具黑色的斜紋,前胸背板至小楯板黑色,腹背黑褐色,前節有一條黃色的寬型橫帶,翅膀透明。

有趣習性

外觀擬熊蜂類,不仔細看還以為一隻大熊蜂在吸食花蜜,它擬態假裝成熊蜂可以保護自己,避免天敵去吃它;可從觸角的結構分別,為常見的種類

附註  
新發現  
top↑

 

不知名的食蚜蠅幼蟲

不知名食蚜蠅幼蟲

學名  
分類地位 雙翅目食蚜蠅科
俗名  
分佈  
食物  
身體特徵 體長約0.5~1㎝,體呈乳白色,頭和尾尖細鈁錘型。
有趣習性  
附註

透過台大給我們的鑑定資料得知,目前鑑定食蚜蠅大部份都以成蟲的型態來分類且研究的學者不多資料不全,而我們只捉到幼蟲,所以無法得知它的中文名及學名,只能鑑定出它所屬的目及科。

新發現  
top↑

不知名的食蚜蠅成蟲

不知名食蚜蠅成蟲

學名 Eristalis sp
分類地位 雙翅目食蚜蠅科
俗名  
分佈 中低海拔山區或平地
食物  
身體特徵

體長15.3mm,胸部背板黑色有2道黃線,腹部橙黃色具黑色橫向斑紋,且胸與腹接觸的背面,呈黃色半月型帶有2個黑點,各足黃黑色相間。

有趣習性  
附註

透過台大給我們的鑑定資料得知,目前鑑定食蚜蠅大部份都以成蟲的型態來分類且研究的學者不多資料不全,這隻食蚜蠅是成蟲,因為我們能力有很,所以無法得知它的中文名及學名,只能鑑定出它所屬的目及科。

新發現  
top↑

大頭金蠅

大頭金蠅

學名 Chrysomyia  megacephala
分類地位 雙翅目麗蠅科
俗名 大頭麗繩
分佈 全臺灣低海拔或平地常可以發現它的身影
食物 成蟲腐食性,常見於菰蔢芋葉面活動或尋找昆蟲的屍體產卵,幼蟲以腐屍為食。
身體特徵 體長8-9mm,頭部黑色,複眼褐色,兩眼間具額縫,兩眼間的距離可作為雌雄個體分辨,雌蟲兩眼分離間距大,雄蟲較窄,中胸背板及中胸楯板藍黑色具光澤,覆長短不一的黑色毛叢,腹背藍色,腹末節顏色較深且密生黑色毛叢,各腳黑色。
有趣習性 有舔洗手腳和複眼的習慣
附註  
新發現  
top↑

瘦葉帶綠蠅(不確定)

瘦葉帶綠蠅

學名 Hemipyrellia liguriens
分類地位 雙翅目麗蠅科
俗名  
分佈  
食物  
身體特徵

體長1~1.5㎝,體色呈金屬光綠色,複眼紅褐色,頭剖與口器有二道黃白色條紋,翅透明,有些微的金屬光芒,足呈黑色。

有趣習性  
附註

這隻昆蟲是請台大昆蟲系柯俊成教授的助理陳君玳小姐替我們鑑定的,後來我們去找
它的習性及介紹資料,由於我們的能力有限找不到它的背景資料,所以只能以圖片來
介紹它。

新發現  
top↑

不知名的蠅

不知名的蠅

學名  
分類地位 雙翅目日蠅科
俗名  
分佈  
食物  
身體特徵

體長約1~1.5mm,體色呈灰褐色,複眼黑褐色,胸部背面有5條直的黑線,且胸和腹上密布細毛。

有趣習性  
附註  
新發現  
top↑

搖蚊幼蟲

搖蚊的幼蟲

學名  
分類地位 雙翅目搖蚊科
俗名 紅蟲
分佈  
食物 幼蟲大多吸食碎屑,如有機物微粒和水藻等
身體特徵 體長約9-12mm ,本科外型像蚊子但翅上無鱗片,觸角羽狀雄蟲觸角較發達,口器僅具短吻,不能行刺吸汁液,所以不會叮人。搖蚊幼蟲大多是水棲的,由於其血液中含有血紅素,所以全身呈紅色,一般稱之紅蟲。
有趣習性

搖蚊通常在晚間成群地出現,牠們會被光所吸引,不過, 這種習性也表示光線令搖蚊晚間聚集在有人的地方,造成滋擾,成年搖蚊的壽命只有短短數天其飛行能力一般也較弱,主要只靠被動的途徑(如風、車輛等)散播,常見一群群的出沒,有時好像龍捲風,其實他們群飛是為了繁衍下一代。

附註  
新發現  
top↑

不知名的縞蠅

不知名的縞蠅

學名  
分類地位 雙翅目縞蠅科或水蠅科
俗名  
分佈 低海拔山區,常見的種類。
食物  
身體特徵

體小型,體背黑色,頭部寬大於前胸背板,黑色,複眼紅褐色,前胸黑色具光澤,背方有細毛排列呈縱紋,翅膀淡灰褐色。

有趣習性  
附註  
新發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