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保安宮又名「大浪泵宮」,大浪泵是大龍峒的舊名。追溯保安宮的歷史,有兩類說法。有一說是兩百五多年前(西元1742年),來台的某些先民從中國的保生大帝廟乞靈分火,祈求保佑,因此奉祀於大龍峒。另一說則是出自淡水廳志,書中說大龍峒居民深感保生大帝之恩,建議立廟銘恩,因此在西元1805年興建保安宮於此,所有材料都從中國運來,耗費25年光陰才竣工,由此可之工程的浩大程度。 西元1895年馬關條約生效,台灣割讓給日本,大龍峒地區附近的圓山火藥庫爆炸,波及保安宮。西元1898年,被改為大龍峒公學校。西元1917~1919年,進行第一次大規模的重修,保安宮由三堡士紳捐款修建。西元1945年,台灣光復。保安宮運作因戰亂關係幾乎停擺。西元1950年,政府將士兵軍眷,暫時安置於東廡、西廡,僅剩下正殿由大門出入。西元1957年,地方人士成立「保安宮管理委員會」,西元1961年,保安宮將廣場,建築圍牆及卍字橋,同時美化庭園,栽植花木,漸具規模。西元1966年台北市政府補助修建,遷移寄居的軍人,拆除違建。西元1967年重新整修後殿。 自1995年起,保安宮進行重建修復古蹟,歷時七年完成,使這棟百年老廟展現新的生命。 參考資料: 大龍峒歷史源流 吳瑞雲著 民國85年出版 大龍國小百週年校慶籌備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