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理 環 境 汐止市位於台北盆地東面,南以南港山系與石碇、平溪接壤,西以台北市南港區為鄰,北則以著名的五指山與萬里與士林為界,東邊則與基隆的七堵區相接,面積為72平方公里,共有42里。 汐止多山、多河,平原與丘陵地只佔全市面積的少部分,而高山、溪谷則是汐止主要的地形。 汐止境內多山多水,景緻優美,又因為早期周圍山區擁有豐富的煤礦、楠木及樟樹。而縱貫鐵路穿過汐止市區,為基隆往台北的交通要道。日據時期,此地為一宗教人文繁盛之地,深具地方特色。近年來,受到過度開發與淹水影響,許多史蹟已經毀損,區域內留下的史蹟已經不多。 |
歷 史 背 景 汐止境域內昔為凱達格蘭平埔族「峰仔峙社」所在地。據余文儀所著的《續修台灣府志》中記載,在乾隆二十三年(一七五八年)前後,漢人已在此形成街肆,延用平埔族的舊名稱為「峰仔峙庄」。 汐止舊名水返腳,此地名源起,乃因為基隆河受海水潮汐影響,潮漲至於此,故稱「水返腳」;日治時期取地名原義,雅化改為和式地名「汐止」,並沿用至今。故陳培桂的《淡水廳志》載道:「水返腳,謂潮漲至此地。」水返腳位台北盆地東北隅,基隆河中游,西北方為大武崙丘陵,東南方為南港山脈,四周有大尖山、姜仔寮山、五指山等。 清咸豐十年(1860年)台灣開港後,許多外國人來台設立洋行進行貿易。淡水至大稻埕(迪化街附近)間,機動船隻往來頻繁;此時商人溯淡水河而上,沿河收購茶葉。汐止及其它附近山地因自然環境適合種茶,因此茶山遍遍。汐止附近山區的茶農,利用基隆河運至大稻埕輸出;又由於汐止位於基隆河中游,有許多支流深入附近山區,使汐止成為附近山區土產輸出及雜貨輸入的集散地。 以前基隆河水量豐沛尚未淤積,由台北注入淡水河後再流入海中。因海水潮汐至水返腳而止,又因日治初期火車的運費太貴,讓此段河道行船便利成為水返腳先民及附近鄉民出入的主要交通要道,所以此地是海水潮汐的界點又是基隆河水運的終點造就水返腳早期的繁榮及人文的鼎盛。 訪問資深汐止人 汐止從以前的農業社會,慢慢轉型成為農工並存,如今多添加了資訊科技的氣息。山川秀麗風景迷人是汐止的優點之一。而我最想推薦的是汐止的櫻花,落櫻繽紛好不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