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背景簡介---壽山動物園明星動物

壽山動物園背景 壽山動物園大記事 壽山動物園明星動物 壽山動物園園區的兒童牧場
壽山動物園園區的親子休憩場所 壽山動物園歷屆活動 壽山動物園未來的展望

台灣黑熊(Formosan Black Bear)

學名

Selenarctosthibetanusformosanus

分類

哺乳綱、食肉目、裂腳亞目、熊科、亞洲黑熊屬

特徵

頭體長120~180公分,尾長6.5~10.6公分,體重95~120公斤,為台灣特有亞種,是台灣唯一的熊科動物,也是台灣體型最大的食肉目動物。全身毛色黑,胸前有鐮刀形白紋,故有「白喉熊」之稱。牠們的鼻吻部型態與狗的類似,因此又叫「狗熊」。四肢短,各有五趾及無伸縮性的爪子,適合挖掘地面,搜尋食物。壽命15~25年。

升殖

每年冬季(十二月份左右)為繁殖期。懷孕期為6個月,每胎產二仔。三歲左右性成熟。

食性

雜食性,以果實、花朵、蜂蜜、昆蟲、魚等小型動物為食。

 

 

分布

台灣本島(其他亞種分佈於亞洲東、南部、日本等地)。生活於全島山區森林地帶,包括針葉林、闊葉林及針闊葉

習性

台灣黑熊除了繁殖及育幼期外,幾乎都是單獨行動的。日行性,大多於晨昏出來活動覓食。善於爬樹,會以樹枝做巢,也利用樹洞或岩洞休息。喜歡泡水,泳技佳。活動範圍很廣,會以搔爬樹幹或撒尿做記號,但無固定的活動領域。在探察嗅聞周遭環境時會以後肢站立行動。不會冬眠,冬季時高海跋的黑熊會移棲至中海拔地區。食性廣泛,也吃已死亡的動物。通常會遠離人類,但如果受傷,或照顧幼熊時則可能會攻擊靠近的人。牠們是台灣生態環境中最高級的消費者,在大自然中唯一的天敵就是人類。

阿拉斯加棕熊(Alaskan Brown Bear)

學名

Ursus arctos middendorffi

分類

哺乳綱、食肉目、熊科、熊屬

特徵

頭體長約300公分,尾長5~10公分,肩高約150公分,體重700~800公斤。體型高大,全身有棕褐色長毛,耳小,頸短厚,肩部隆起。壽命25~30年。

升殖

每年四至六月份為繁殖期。懷孕期7~8個月,每胎一至三仔。

食性

雜食性,以草、塊莖、根、植物漿果、水果及各種動物為食。

分布

北美洲

習性

日行性、陸棲性動物。通常為獨居性,交配之後則成對生活。有領域性,但社會性較其他種類的熊高,當某些地區有季節性的食物大增時,牠們會從各自的領域聚集到該處覓食,而此時體型較大的公熊會得到較好的覓食地點。棕熊在幼年時可以爬樹,會在樹上找鳥蛋吃或躲避危險,但是成年之後由於牠們體重太重,所以就無法爬樹了!棕熊的視力不佳,但聽、嗅覺靈敏。當冬季食物來源減少時,牠們會在大岩石或大樹根遮蔽的山坡上掘洞冬眠,由身上厚厚的脂肪提供所需的能量。棕熊的膽子大,受到威脅時的攻擊性較強。

小貓熊(Red Panda)

學名

Ailurus fulgens

分類

哺乳綱、食肉目、貓熊科、小貓熊屬

特徵

頭體長51~63.5公分,尾長28~48.5公分,約為頭體長的三分之二,體重3~4.5公斤。毛色以紅棕色為主,又稱"金狗",尾部九條紅棕色及棕褐色相間的環節,故又叫"九節狼"。爪子可半收縮,前肢有"第六趾"--「爪墊」,適合採食竹子。肛門區有腺囊,雌性有二對乳房。壽命約13年。

升殖

 懷孕期90~150天,每胎生一至二仔

食性

雜食性,吃竹葉、筍尖、草、根、果實、昆蟲、蛋、小鳥及小型鼠類等。

分布

 中國雲南、四川至尼泊爾、錫金、緬甸北部。

習性

為晨昏性動物,白天則在樹上睡覺。生性溫馴好奇,善於攀爬,但也常在地面覓食。通常以成對或家庭為單位活動,激怒或警戒時會以後肢站立,並發出尖銳的嘶嘶聲。當興奮時會肛門腺釋放出麝香的氣味,牠們也會利用肛門腺在物體上摩擦以留下氣味作做為領域的標記。

非洲象(African Elephant)

學名

Loxodonta africana

分類

哺乳綱、長鼻目、象科、非洲象屬

特徵

雄性體長600~750公分,雌性體長540~690公尺。肩高240~400公尺,體重4000~7000公斤,是目前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動物。皮膚的厚度為人類的十七倍,充滿皺褶。全身毛髮稀疏。寬大的雙耳是重要的散熱部位。「象鼻」是大象在演化上的重大成就,可以協助大象採食高處的樹枝、葉及果實、拔起地上的青草,以及吸取水往身上噴灑以消暑,更是防衛的武器,而象鼻尖端的突起,更靈活到可以撿起地上的花生米。牠們的臼齒一生可更換六次,若最後一次的臼齒脫落,則會因無法咀嚼食物而迅速死亡。壽命50至70年。

升殖

懷孕期為22個月,每胎產一仔。產仔經二年後可再受孕。通常一隻雌象的一生產仔數目最多為十隻。

食性

 草食性,以草、樹皮、樹葉、嫩枝、根、果實等為食。

分布

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主要生活於熱帶的稀樹草原地區。

習性

群居性動物,通常三至十隻成群,以母象及幼象為主,領袖是一隻母象;而雄象於十二至十六歲時離群獨居或加入組織鬆散的公象群。象群一天僅休息4~6小時,其他的時間幾乎都用於覓食及遷移。大象的記憶力超強,領隊的母象憑著記憶帶領象群尋找食物及棲息地。象群的移行速度約每小時5~7公里,一天走上100公里路是常有的事。休息時成象通常是站著睡覺。非洲象在雨季時主要吃草,而旱季時則吃樹葉、嫩枝,甚至樹皮,牠們每天所吃的食物量約是體重的5~6﹪,另外加上100~300公升的水。非洲象是十分合群、彼此關係密切的動物,當牠們的群體因人類獵捕而崩潰時,殘留的個體將不易存活下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