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般鮪魚體呈子彈型,肥壯橫切面近圓形,稍側扁;尾柄細平扁,每側具發達的中央隆起脊,尾鰭基部每側另具小隆起脊兩條。上下頷各具細小尖齒一列,體被細小圓鱗,頭無鱗,胸鱗片特大,體背藍黑,腹部銀白。而價格最高的黑鮪魚,胸鰭特短、眼框小、頭型長,體背呈青黑色,腹部為銀白色,體側有十幾至二十條淡色的橫紋帶,背鰭及腹鰭均為黑灰色,又叫北方黑鮪。 鮪魚為大洋性上層洄游性魚類,屬於暖海性魚類,肉食性,以小魚、糠蝦類、魷魚類小動物為食,是急躁的掠食者,牠們是靠視覺來狩獵的,屬運動力強、具夜行性、廣溫性、群游性、喜好低溫的魚種,游泳於躍溫層上下之水域,常出現水域之水溫約在18~30度之間,常因水團溫度之改變而有垂直分布現象。林春輝(2008)在世界動物圖鑑書中指出,鮪魚冬天生活在100~500公尺深的深海地方,產卵期在春到夏天,此時鮪魚會浮到海面上,產卵地區是在水溫攝氏24度以上的熱帶或亞熱帶海洋。通常以鮪魚類的中型迴游姓魚以及沙丁魚、竹莢魚等生活在海面附近的魚類為食。鮪魚的體型為流線型,在游泳時可減少阻力,體溫常保持著比水溫高攝氏6~12度,此外還具有適合長距離迴游性魚的特徵。黑鮪魚成長相當快速,春天孵化,秋天就可成長至20~30公分左右,幼魚在日本近海發育成長,然後洄游並橫越太平洋達美洲西岸,及至成魚返回日本海。每年四至六月值黑鮪魚正值交配期,,隨著黑潮北上,經蘭嶼及綠島附近海域,在台灣東部及琉球附近海域產卵,這時候的鮪魚油腹非常飽滿充實,肉質豐實有彈性,通常料理成生魚片,入口即化。 世界各大洋之溫帶至熱帶海區,尤以溫帶海區分佈最廣,於日本、韓國、 中國大陸沿岸及臺灣地區附近海域。海面表層至50公尺均有其蹤跡,亦可深達800公尺。
圖片來源:臺灣鮪魚網 (1).運動性強,喜夜間活動,特別是下雨天。天候不佳及夜間時,常在表層水面跳躍。 (2).適溫範圍廣,群游性強。是鮪類中最好低溫的魚種。 (3).遠視魚種,因此透明度高的海域流刺網難以捕獲。 (4).游泳層通常喜歡在60公尺以淺水域,有時也會在150公尺水層出現。 (5).溫暖的南風下喜接近表層,刮北風時喜潛入較深水中。 (6).被鉤子釣上時常急速往深水中游竄潛逃。 (7).排泄物有特殊油脂狀,在海上有時會成為魚群行蹤的痕跡。 (8).原因不明,喜歡在近岸水域出現。 (9).雜食性魚種,但以食用四破、臭肉、魷魚較多。日中攝食,一般在大晴天漁獲較佳。 (10).月明夜時一般漁獲不佳,朔月時夜黑前漁獲較佳,初三至十一之間漁獲較佳。 資料來源:屏東觀光旅遊資訊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