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researchinformayion researchoverview researchelement contribution toresearchpage seereference
 

 

研究計畫要素

(一)與九年一貫課程的關係:

我們從事此次「台灣網界博覽會」活動的專題研究計劃是如何與九年一貫教學與學校本位課程相結合?
我們以研究「我們的榮耀---乾淨環保台北城」作為主題教學,課程架構如下:

 
研究架構

(二)我們學到什麼能力技巧?

1.訪談的技巧。訪談前一定要先蒐集訪談的背景資料,然後擬定訪問題目。訪問時備妥錄音機、照相機,最好能隨機發問。訪問開始時要有人充當引言人歡迎受訪者,訪問結束後引言人還要代表致感謝詞。

2、蒐尋資料的技巧。網路上、報章上的資料非常豐富,但是同樣的資料,有人找得到,有人卻找不到,這都牽涉到蒐集資料的能力,關鍵就在一顆敏銳的心,再加上熟能生巧。

3、撰寫訪問稿。這次我們的專題報告其實是經由實地採訪、參觀、觀察、實做以及參與專題講座等方法而取得,怎樣把這些林林總總的材料有系統的連貫起來,確實是考驗我們師生組織剪裁的能力。我們先將所有內容加以消化重整,再加入觀摩上屆學長姊的作品,又經老師ㄧ再的改稿,漸漸的我們的訪問稿變得有生命力了。

4、運用「神來e筆」。我們使用神來e筆軟體來繪製住家附近的垃圾車路線圖,畫完之後可存成圖檔,也可存成筆跡檔播放,有了e筆通軟體的輔助,我們對住家附近垃圾車路線圖的繪製更加得心應手了。

5、資料統計。將問卷所得資料先畫記再換算成百分比,最後在電腦上用圓形、長方統計圖呈現,結果一目了然又能與數學相結合,相當有趣。

6、資源回收分類技巧。原本以為資源分類回收誰不會啊!但經過這次研究後,我們我們對資源回收有更清楚的認識,而且又更正確的做法。

簡報圖1
簡報圖2

(三)我們實踐或實習過哪些團隊合作的理念與方法?

1、我們把一個大專題分成若干小單元,再由各個組去認養,而每一個組再把小單元分成幾個部分,每個人都有自己負責的部分,大家的部分合起來就成為一份完整而豐富的報告,整個研究過程有分工也有合作。
2、我們參賽成員中,有的人擅長設定問題,有的人擅於口語表達,有的人打字速度快,有的人電腦能力好,有的人美工能力佳,有的人負責掌管進度報告,各有所長,都能相互支援,達到同儕觀摩學習的功效。

(四)我們體會或清楚意識到哪些特定概念?

1、階梯式運動

行政院環保署沈世宏署長在訪談中談到「社會行為階梯式變化」的觀念。他說運動是需要設計的,有清楚的目標及共識讓大家參與,使社會行為形成一個階梯式的變化。經過這個運動,也許半年、也許一年,大家就像上一階樓梯,走上另一個階段。我們需要很多階梯式的行為變化,改變大部分人的行為,來符合保護地球的需要。現在台北市民都會使用專用垃圾袋來做垃圾減量,這就是階梯式變化。

2、隨袋徵收
隨袋徵收是隨垃圾量徵收的方式之一,就是用專用垃圾袋為計量工具,來計算應繳垃圾費金額的方法,垃圾袋越大,裝的垃圾量越多,所繳的垃圾費越多,是一種較為公平合理的收費方法。

3、垃圾零掩埋,資源全回收

「垃圾零掩埋、資源全回收」是台北市2010年希望達成的願景。

「垃圾零掩埋」就是土地的資源缺乏,大家都不希望自家門前便是垃圾場,再加上人口多,工商發達,垃圾量居高不下,而且垃圾焚化之後仍然還有大量的飛灰需要處理,但是掩埋場闢建不易,容積耗損又快,要解決此困境,垃圾必須再減量,並進一步讓垃圾不採用掩埋的方式,這就是零掩埋。就是要運用「資源全回收」,來達到垃圾零掩埋的目標。

(五)我們使用了哪些資訊科技來完成我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


運用項目


用途


錄音機

我們去採訪時,紙筆記錄會來不及,我們使用錄音機幫助我們回憶遺漏的部分。

數位相機

紀錄我們所做所聞,也將照片挑選來作為網頁時使用。

數位DVD攝影機

用影像紀錄我們所做所聞,有聲音有動作,是很好的參觀紀錄。

單槍、實物投影機

把影像、照片投影出來,以利說明講解。

隨身碟

方便存取資料。

掃描器

將傳統相機所拍的照片數位化。

網際網路

搜尋網路有相關的照片、資料、電話、地址。

電腦軟體

1. Microsoft XP。
2. Internet Explorer:查詢網路資料。
3.PhotoImpact:修改、裁切數位照片。
4. ACDSee:瀏覽數位照片、管理照片檔名。
5. Microsoft Word:編寫工作進度、文字報告和研究報告。
6. Dreameaver:製作網頁。
7.神來e筆:繪圖。
8.非常好色:製作海報、感謝卡及信封。

電子信箱

數位資料的傳送。



(六)我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團隊的接觸來扮演「大使」的角色?

1、觀看影片:在研究採訪的過程當中,台北市環境保護局送給我們「垃圾變身大作戰」、「環保救災公園」這兩支DVD,我們透過觀看影片激發研究興趣並建構整個研究的架構,進而對台北市的垃圾處理有更清楚的概念。

2、實地採訪:此番研究我們實地到台北市環保局、區清潔大隊、垃圾焚化廠、掩埋場以及行政院環保署採訪,還有夜間實際觀察清潔隊員收垃圾情形,大家都非常和氣的接待我們,而且知無不言,讓我們的研究得以順利進行。

3、街頭問卷:為了了解台北市民對台北市垃圾處理的看法,我們先設計問卷,接著到校外做街頭問卷,收集到將近150份問卷,令我們相當有成就感。

4、專用垃圾袋統計:我們想要了解家庭中一個月隨袋徵收垃圾處理費的多少,所以請家長紀錄家中使用垃圾袋的情形,紀錄時間在一個月以上。

5、繪製住家附近的垃圾車路線圖:
上環保局網站,點選「清運路線」選單,查出住家附近的垃圾車路線與時間;用e筆通畫出住家附近的垃圾車路線圖並標出時間,讓許多市民知道一個晚上並不是只有一次倒垃圾的機會,也提醒民眾擅用環保局網路資源。

6、張貼海報:我們把羅斯女士的文章以及她的來信做成海報張貼在走廊佈告欄,讓更多人知道台北市垃圾處理的「奇蹟」以及我們的研究內容。

簡報圖4
(七)、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對我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1、去焚化廠時,發現垃圾這麼多、這麼臭,才覺得不要製造太多垃圾。

2、媽媽在前幾年就致力於資源回收,但我覺得很煩,所以都直接扔進垃圾桶裡,不過媽媽不厭其煩的教導我:「塑膠袋和瓶罐類要洗乾淨再回收。」這次做了有關垃圾的專題研究後,才了解原來垃圾處理人員是這麼的辛苦,我希望我們能早日達成「垃圾零掩埋,資源全回收」的目標。

3、以前我只知道垃圾要丟到垃圾桶,然後丟到垃圾車,不會去想垃圾車裝滿後會到哪裡,直到我親身到了焚化廠以後,才真正知道我可能無意中製造出來的垃圾要經過這麼多複雜的步驟之後才能處理完畢,以後真的不要隨便製造垃圾了。


(八)、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1、提供參訪:在整個研究過程當中,我們訪問了行政院環保署沈世宏署長、台北市環保局、區清潔大隊、堆肥計畫主持人林碧霞博士,還參觀了內湖垃圾焚化廠、山豬窟衛生掩埋場、內湖再生家具展示拍賣場、內湖舊宗資源回收場及遠在中壢的仁福畜牧場

簡報圖6
簡報圖5
2、專題講座:我們學校家長游振煥先生是環境科技專家,他提供我們一場資源回收專題講座。

3、街頭問卷:許多台北市民幫我們填答問卷,讓我們的研究更加有民意基礎,真是感謝他們!

4、回收體驗:慈濟內湖回收場告訴我們正確分類回收的方法,並提供我們實際做紙類回收體驗。

簡報圖7

(九)、專題網頁的智慧財產權說明

整個網頁的文字資料都是我們實際多次參訪相關人物、相關政府單位、查詢網站、觀看相關影片整合而來。
網頁內的照片很多是我們自己使用數位相機拍照,部分擷取自台北市環保局發行的DVD,引用照片均有註明來源。

(十)、發現、教訓與驚喜

1、做了專題後,才發現自己打字那麼快。
2、撰寫報告時,腦子裡充滿了靈感,但是因為打字速度太慢,所以都忘光了,真是懊惱!
3、看到焚化廠中7層樓高的垃圾儲坑中那麼多垃圾,才知道原來我們製造了那麼多垃圾,真是恐怖!
4、大家合力寫信給羅斯小姐,竟然收到羅絲小姐的回函,而且她寫的英文信我們都看得懂,真是驚喜!
5、我們發現沈署長很親切,也打破了我們對政府人員的刻板印象。
6、原來環保局在白天還有設置垃圾資源限時定點收受點,真是設想周到。
7、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後,大部分家庭的垃圾費都低於平均值,這說明我們台北市的垃圾逐步減量中,太棒了!

TOP


bot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