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地方社團族群







◎社區特色:
  
我們學校位於台北縣土城市,地處新興城市,外來人口眾多。從日據時代到光復後的五十年代,海山煤礦開採煤礦,除本地人投入採礦外,為了增產,由花蓮及台東等地招募了大約100位原住民。再加上六十年代,土城工業區的成立,新舊社區混雜,族群、文化多元,家長社經地位普遍不高,差異極大。
◎我們的學校:
  我們學校於民國79年正式成立,是位於台北縣土城市延和路上的一所小學,學校規模為每學年13-18個班級,共91班,因學校對學生課業外的學習相當重視,也和社區活動及鄉土教育結合,開發校本課程。








  土城市位於台北盆地西南隅,大漢溪的東岸,是個山多平地少的市鎮。東部和南部為廣闊的丘陵山地,這片山林已成為土城人朝山健行的好去處,很多人從這些山徑走過,但很少人知道,這片蒼綠的山林,曾為土城的開發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其中深藏地底深處的煤礦,帶來豐厚的利益。
   俗稱「黑金」的煤礦,早在清朝就有開採的記錄,到日治及光復後的四、五十年代,更是吸引了各地的人來到土城開發,帶來一批建設土城的生力軍。土城的煤礦產量及產業發達程度並不是最具代表性,但土城海山煤礦則是全省產量最高、福利最佳的模範礦場之一。
   民國七十三年的一連串的煤礦災變,再加上當時煤礦事實上已無利可圖,海山煤礦於是在民國七十八年停止採礦,土城所有煤業正式劃下了休止符。二十多年了,人們逐漸淡忘了這在土城開發史上重要的篇章,也淡忘了這群臺灣工業化的火車頭-礦工。
   因此我們的專題就是要以土城海山煤礦為出發點,礦工為焦點,他們在戰亂時、為了生活,深入又熱又危險的礦坑工作,背後有著令人心酸的心路歷程,透過實地走訪參觀,希望大家一起了解和關心他們。






  我們學校是以光纖連上網際網路,傳輸速度 100mbps 。學校有四間電腦教室,學校擁有六部伺服器,分別為 Freebsd及windows2000系統,電腦教室的電腦都可以經由專線與網際網路連接,並透過伺服器提供各項網路的服務,網路的連線狀況還算穩定。各班教室也都有一部電腦可上網。我們的組員家中都有電腦可上網,主要是透過寬頻網路服務(例如:ADSL)上網,專題研究的作業大都是在學校完成。






◎集合時間少
  我們這次參加的隊員本來有6個人,都是精心挑選過後的優秀學生,我們只固定利用每週一、三、四、五早上,因為我們和指導老師中午都需要睡覺休息,所以只有學生心得或工作無法在早上時間完成時,部分中午時間才會集合。雖然集合的時間沒有很多,但是我們把握每一次的集合時間,完成事情的效率越來越高,不管是討論、查資料、報告、寫心得、整理資料,學生都一定時間內完成,所以進度並沒落後。
◎缺乏主動研究的精神
  雖然我們的隊員都是高年級學生,但是一開始我們還是太依賴老師幫我們分配工作,只要老師不幫我們安排工作,則是要大家思考相關問題或小組討論,我們有些隊員就會不知道該做什麼事而開始發呆,或是開始上網亂晃、玩遊戲的。後來老師和我們討論出研究大綱,說明每週該完成的事,要各組想辦法完成,之後我們才慢慢學習到該怎麼分配工作,也會互相督促自己組員的進度,提醒他們該做的事情還沒做完就不能玩,很快地就完成老師交待的工作。
◎克服訪問的恐懼
  這次我們進行了人物採訪,我們都沒有採訪的經驗,怕當場緊張的連要問什麼問題都想不太出來,所以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之下,花了很多時間思考訪問的問題,練習訪問技巧,有人錄音,有人發問,有人做筆記,每組都模擬練習到可以很有自信地看著對方的眼睛為止,雖然一開始還是不太順,常常忘記要問什麼,重點來不及寫,不過後來我們都越來越有自信也越熟練,不用老師陪在旁邊我們也可以自己進行採訪工作了。




  還沒參與網界博覽會的社團此次的專題研究之前,我們對於煤礦產業及礦工的知識幾乎是零,更不知道原來土城地區有這麼有名的礦場,雖然現在已夷為平地,不見當時的風貌,但從羅隆盛先生及賴克富先生的解說之下拼湊出海山煤礦的榮景,我們也從書籍及賴克富先生所提供的照片及資料了解礦業發展在臺灣重要地位。
   同時,也讓我們認識到這群為了臺灣工業發展流血流汗的礦工,礦坑內的暗無天日的工作環境又悶熱又吵嘈,空氣中又佈滿煤塵,易得塵肺症,有時因一時疏忽發生意外,隨時有生命危險,正如礦工們所言,自己是已經人了土,只是還沒埋的人,如此艱辛的工作不只是為了自己及家人的生活,還是臺灣工業化的推手,所以我們一致認為應該要好好介紹已在臺灣消失的產業及礦工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