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綠活圖 
大竹綠活圖 
現況與展望 
製作綠活圖 
參觀與研習 
研究報告 
綠活繪本 
科技輔助 
互動與學習 
參考資料 
研究團隊 

 

 

 

指導老師學生義工家長
 

    指導老師

姓名:卓訓德              星座:射手座

興趣:網路、旅遊、電影

Emailwinner1210@gmail.com

姓名:吳寶嘉              星座:

興趣:研究、郊遊踏青、閱讀

Emailwenpoca@yahoo.com.tw

姓名:朱芹儀             星座:

興趣:網路、旅遊、電影

Emailjuchinyi@yahoo.com.tw

一、研究動機:

        綠色地圖(The Green Map)在國內稱為「綠色生活地圖」,簡稱「綠活圖」,是一種有關自然與文化環境的地圖,地圖的完成是透過在地的(local)的群眾來繪製,並使用綠色地圖圖像(Green Map Icons)標示出生態上和社會上有意義的景點,這些景點可以讓人對自然環境有強烈的連結感,讓人覺得怡然自得,也可以讓人學會減少環境負面衝擊的方法,學得有關生態系統的知識,知道社區中有關促進健康未來的組織、機構,建立居民與自然的連結,並且能提升居民的地方意識(引自http://www.greenmap.org);質言之,綠色地圖是一種達成永續未來(sustainable future)的工具。所謂「永續」,指的是一種生活上、工作上、飲食上、娛樂上,都使用不會危害地球環境的方式,並確保未來文化、種族與世代的生活品質。

  目前綠色地圖系統(The Green Map System)已是一種「全球性的生態文化運動(eco-cultural movement),一張地圖的完成代表在地化的知識、行動與責任的投入」,這正符合社會學習領域要整合「人的生存(survival)、生計(living)、生活(life)與生命(existence)四大層面」的基本理念,因此可以將這課題適切融入於社會學習領域的學習活動中。

        基於以上的理念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資訊志工團隊的扶助偏遠數位落差計畫,激起張瑞如校長和卓訓德主任參加網界博覽會環境議題的構想。希望透過以規劃、參與自然生態學習與鄉土風俗民情的踏察活動,結合親師生共同觀察、探索並記錄校園與社區的自然生態和人文情懷,並以綠活圖的精神與方式,呈現數位化的研究成果。更希望讓學生能更深一層對大竹村社區鄉土和自然環境的認識與了解,培育孩子們成為深耕生態環境與鄉土教育的鄉土綠色種子。

二、研究目的:

(一)認識與了解綠色生活地圖的功用(認知)
(二)培養重視地球環境的態度(情意)
(三)認識並運用icon符號閱讀各種綠活圖(認知、技能)
(四)運用網路搜尋各國的綠活圖(技能)
(五)
透過綠活圖的學習培養國際觀。(情意)

三、研究方法:

(一) 上網收集相關資訊
(二) 閱讀有關綠色生活地圖的書籍
(三) 研習與參觀:綠色生活地圖種子教師研習、參觀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分會、
             參與網路數位造林計畫
(四) 小組討論與座談
(五) 邀請專家學者到校輔導

四、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 師生在專題研究過程中對大竹村社區鄉土和自然環境更深一層的認識與了解
(二) 能暸解與運用綠色生活地圖的涵義與圖示
(三) 明白鄉土遺蹟與自然生態維護的刻不容緩
(四) 明白全球利用綠色生活地圖所推廣永續理念
(五) 藉由繪製數位綠色生活地圖將在地校園與社區的自然生態和人文情懷
             向外推廣

五、建議與感想:

(一) 此研究只是開端而已,需要繼續觀察與研究才能更深入一層了解在地校園
             與社區的自然生態和鄉土情懷,並持續加以記錄。
(二) 讓社區的人們也能一起關心,共同繪製綠色生活地圖。例如透過班親會、
             家長會的協助
(三) 與學生一同參與探究的過程,我慢慢發現所謂的「師生」界線其實是很模糊
             的。因為孩子們天真的提問、熱情的分享、與嘗試解決問題的點點滴滴,
             對於習於扮演「教導者」、「引導者」的我來說,其實帶來了不少「觀念」
             和「立場」的鬆動--捫心自問,我從未真切的感受或相信過,「孩子生來
             就有求知本能的事實」,也深深質疑著「孩子有能力自行『覓食』、『餵
             養』自己知識胃口的可能性」。但在「躍動綠活」的投入和協助中,它開
             啟了一個機會,讓我和孩子對於「知識建構的歷程」、「知識源於生活」
            、以及「環境、美感的關注和發萌」都有很棒的開始。

           研究的起頭,是難的。難在對於「未知」與「糊模」的不安,也難在「自我的設限」。然而,在一篇篇知識的積累中,我們除了坐擁知識、自信、也共同創造了許許多多難能可貴的記憶。


          我喜歡改變的自己,也看到正在改變中的孩子--是的,他們是八卦山上,躍動於「綠活」的精靈!

閱讀小朋友們的研究報告就知道這一切的努力,值得典藏與分享;
我們會永遠記得這段共同的生命歷程!因為這就是最統整、最有生命意義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