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介紹][曲目介紹][演出照片][鼓樂名人][訪問過程][研究進程][成員介紹][成員作品]

[回首頁]

 

[鼓樂名人]

 

  王寶燦老師生平及作品

第一節 王寶燦生平、教育、經歷

        王老師出生於1941年,他自己說這是一個稀奇的年代,跨越了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時代。1959年時以二胡專業考入山西藝術學院,並且開始進行對民間打擊樂的採集與整理。1960學校為培養師資,被送至四川音樂學院,轉為修習琵琶專業,師從陳濟略。因為受到當時的政治因素影響,隔年便又回到山西藝術學院順利畢業。1962年的10月被調派至山西省歌舞劇院任職,才正式開始他的打擊樂生涯。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老師認識了李民雄老師,這是他人生中關鍵的一件事情!如果不是認識了李老師,他可能就沒有辦法如此堅定往民間打擊樂的方向發展。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二十年,王老師一頭栽進了民間鑼鼓的世界中,並且紮紮實實的搞明白,不像六時所做的田野工作一樣,只有對自己有用的部份才學習它,用不上的就不管它,直到現在王老師還是秉持著這樣的精神,只要是自己所不了解的部份就會想辦法去認識它。

        1977年王老師當上了山西民間鑼鼓聯合會的常務副主席,藉著工作之便,王老師有更多的機會可以深入各縣市,除了可以認識到更多的民間鑼鼓之外,還看了許多不同的地方民情。在這麼多有利的條件下,1987年在山西省新絳縣成立了「山西省新絳縣農民鼓樂隊」,並且譜寫了絳州大鼓的第一首曲子──《秦王點兵》以及為了表演安可準備的《滾核桃》。第一次在山西省的演出受到非常好的評價,於是在1988年的春節期間便受邀到北京人民大會堂演出!從這時候開始,「山西省新絳縣農民鼓樂隊」就正式更名為「山西絳州鼓樂藝術團」,他和山西絳州鼓樂藝術團經歷許多大大小小的重要演出後,老師的聲名跟著水漲船高1994年,由台北觀念文化有限公司的胡金山先生介紹並安排山西絳州鼓樂藝術團到台灣演出,於1995年成行。

        1995年山西絳州鼓樂藝術團從丹麥一路到台灣進行表演。在台灣的表演結束後卻因為經費不足,無法將帶來表演的鼓以及其他樂器全數帶回,於是由佛光山將這些樂器買下並且給予補助。這些樂器後來便轉到了南華大學來,當時的藝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林谷芳老師決定要開始使用這一批鼓,在經過一連串的商討之後由當時的中華民國音樂協會秘書長──周純一以電話連絡王老師,並為了慎重起見,周老師在1997年時親自到了太原和王老師面談了一次,促成了1998年王老師第一次到台灣教學。此後,王老師幾乎每半年就會到台灣進行教學,除了有某幾年沒有辦法成行之外,到目前為止王老師到台灣教學已經有年之久了。

        到台灣教學的這幾年,除了幫助南華大學雅樂團的鼓隊成立之外,還協助了大林地區幾所國民小學成立鼓樂隊關於這一部份在後面章節會有更詳盡的內容,在此筆者就不多做描述。

 

第二節    作品介紹

        王老師的鼓樂作品有很多,其中以音樂創作為主。另外還主編有《山西民間鑼鼓集萃》以及與毋小紅、薛麥喜合作主編《山西鑼鼓》等。筆者在這一節裡只對鼓樂創作的部份做介紹。

        因為某些曲目創作的年代太久遠,王老師自己也已經記不清楚是哪年的作品,只有清楚大概的時間,這是筆者感到遺憾的地方。這些曲目創作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為了教學用,這部分主要以南華大學與大林地區附近的小學所成立的鼓隊為對象;二是為了演出用,這一部份主要以南華大學雅樂團為對象。

2-1 王寶燦老師之作品整理表格

作曲年代/年份

作曲目的

曲名

表演形式

一九八○年起

山西省歌舞劇院表演

台北市立國樂團表演

《節日》

《晉陽秋》

吹打樂(合作曲)

《興頭》

笛子獨奏曲(合作曲)

《金沙灘》

打擊樂與樂隊合奏(合作曲)

一九八七年

絳州鼓樂藝術團表演

《秦王點兵》《滾核桃》

《馱夫》

鼓樂合奏(合作曲)

《晉南花鼓》

鼓舞表演

《將軍令》

打擊樂與樂隊合奏

一九九四年

絳州鼓樂藝術團表演

《黃河鼓韻》

鼓樂合奏

《雙龍戲珠》

建鼓獨奏

九四年至九五年間

絳州鼓樂藝術團表演

《牛鬥虎》

大鼓二重奏(改編)

一九九八年

雅樂團鼓隊表演

《奔騰》

鼓樂合奏

一九九九年

靈石縣第一中學表演

《靈石龍鼓》

鼓樂合奏(委託作品)

二○○○年

南華大學教學

《千禧戰鼓》

鼓樂合奏

《春雨》

岳村

二○○一年

北京後街小學教學

《快樂的小鼓童》

鼓樂合奏

二○○二年

太原重型機械廠黃河鼓樂藝術團表演

《龍城社火》

鼓樂合奏

二○○二年

雅樂團鼓隊表演

《南華頌》

太原鑼鼓

《滿園春》

威風鑼鼓

二○○三年

榆次區郭家堡鄉鑼鼓隊表演

《中都商鼓》

鼓樂合奏(委託作品)

二○○四年

南華大學教學

《金鼓神韻》

鼓樂合奏

《喜相逢》

鼓樂小合奏

《梅開三度》

鼓樂三重奏

大林地區小學教學

《漫流水》

太原鑼鼓

《歡天喜地》《小小花鼓震天響》

鼓舞表演

 

○四年至○五年間

南華大學教學

《得勝鼓》

鼓樂合奏

二○○五年

大林地區小學教學

《青松讚》

太原鑼鼓

二○○六年

南華大學教學

《蓬萊吟》

鼓樂合奏

嘉義酒廠教學

《醉鼓》

《敲鑼打鼓迎嘉賓》

二○○七年

山西歌舞劇院民樂團表演

《文戲武韻》

鼓樂三重奏

大林地區小學教學

《蛙鳴》

鼓樂合奏

雅樂團樂隊表演

《虎賁逐鹿》

《曾風楚韻》

改編

南華大學教學

《抗金令》《新春鬧花燈》《萬年歡》《么二三》《龍騰虎躍》

《行街鑼鼓》

……等。

鼓樂合奏

 

第三節    台灣教學經歷

                一九九八年,王老師第一次到南華大學從事教學活動。這時候適逢南華大學創校第三年,學生人數不像現在這麼多,全校師生就像個大家庭一般,相處的很融洽。此時的教學對象以雅樂團的學生及學校的主任、老師和「妙」字輩的師父們為主,教學的內容比較沒有固定,通常是運用民間鑼鼓的部份樂句整理、改編出來的練習曲,目的是為了讓大家對鼓有興趣。這些整理出來的練習曲,後來在王老師回大陸之後,因表演的需要由周純一命名,就是目前還留在雅樂團裡當基本練習曲的《金剛般若曲》及《麻雀變鳳凰》。前者是運用西洋打擊,小軍鼓的手法做成的,這樣的練習曲相對起來會使人較有精神,主要就是要讓學生不打盹,而後者就像前面所提到的,利用民間鑼鼓的樂句整理而成的練習曲,目的是誘發學生的興趣。

        一九九九年起,因為某些因素導致王老師無法到台灣來,而中斷了教學活動。直到二○○○年起,才又開始恢復在台灣的教學活動,每一次來就是待半年的時間。隔年,二○○一年九月,民族音樂學系成立,老師的教學對象又多了一個。從這時候開始,民族音樂學系上的合奏()課程就是由老師來擔任,上課的內容不外乎就是《金剛般若曲》、《麻雀變鳳凰》,除此之外,第一屆的學生還另外學習了《南華頌》以及《滿園春》兩首曲目,為二○○二年七月台南市政府舉辦的「鼓藝薪傳」音樂會做準備。此後,每年上課內容因學生的素質不同而皆有所改變。第二屆的學生則因為老師沒有到台灣來,所以只上了一半的課程,只學了《金剛般若曲》和《麻雀變鳳凰》;第三屆的學生雖然也碰上了老師後半年度不能到台灣教學的窘境,但是因為之前課程進度較快,所以他們另外學習了《鬧社火》;第四屆的學生平均素質比較好,總共學習了《金剛般若曲》、《鬧社火》、《秦王點兵》、《春雨》四首曲目;第五屆和第六屆的學生目前還未結束課程,本論文研究的這段時間,他們共學習了《金剛般若曲》與《鬧社火》兩首曲目,在未來的上課中,還會有老師為他們安排的學習曲目。

        二○○二年由藝術文化中心主任提出為大林鎮藝術造鎮,和南華大學的辦學宗旨相結合策劃「鼓動大林」的藝文造鎮運動;在大林鎮內九所國中小學成立不同鼓類的鼓隊,為此運動奠下基礎。這一年當中,王老師就為大林鎮平林國小、社團國小成立了腰鼓隊及鼓隊,後來陸陸續續的排路國小、三和國小、中林國小也紛紛成立了與前兩所學校不同鼓類的鼓隊,這個運動影響的範圍不僅只在大林地區,民雄鄉松山國小、溪口鄉美林國小、嘉義市大同國小……等,多所小學也都有所屬的鼓隊成立,並且相繼邀請王老師協助指導。在二○○四年後半年開始,老師陸續為幾所小學創作屬於他們自己的曲目,並且由雅樂團的學生進行指導。因為王老師在台灣無私的奉獻,使得絳州鼓樂能夠有今天在台灣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景象。

 以上資料感謝許華庭老師提供


本校師生觀賞南華大學雅樂社發表會後與王寶燦老師、張雅婷老師、謝旻儒老師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