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八音團

歸仁傳統八音團之一

歸仁傳統八音團之二
 
中國之樂制:中國樂制起源於黃帝時代,據史載中國之五聲音階,及宮、商、角、徵、羽便在此時統一頒行的,從黃帝後,每朝代之君王大臣均以音樂作為教民眾的重要科制,故樂教制度很早便已完善。大致來看,隨唐五代時期,音樂文化便呈現多彩多姿的新面貌,那是因東漢以來,邊陲民族及鄰近諸民族的音樂大量傳入中原,給漢民族音樂注入了新鮮的生機與蓬勃的活力,到了隨唐時期,陸續傳入的各種音樂漢中原故有的漢族傳統音樂,就以樂部形式得到宮廷確認,之後,加了新氣息的漢族音樂在經長時間的演進及改變就成為今日所聽到的國樂。
在古代, 國樂分為金、石、土、革 ( 皮革 )、絲 ( 弦樂器 )、木、匏 ( 瓜果之匏 )、竹等八種,亦稱八音,而今,在國樂團中,我們習慣將樂部分為吹管、擦弦、彈撥、打擊四組。
八音的由來:八音曾經是古代樂器分類法的一個名稱,這個名稱遠在西周就已出現。在《國語周語》伶州鳩論樂中記載,八音為:金(如鐘、鏄)、石(如磐、編磐)、絲(如琴、瑟、二胡)、竹(如簫、篪)、匏(如笙、竽)、土(如塤、缶)、革(如 、雷鼓)、木(如 、敔)等八類。同時它也是民間器樂樂種,或是演奏形式的名稱。如山西五台山一帶的「八音會」,所用的樂器有管子、嗩吶、海笛、笙、梅笛、簫、堂鼓、小鼓、大釵、小釵、大鑼、雲鑼等。這種樂隊,取樂器齊全之意,稱之為「八音會」。而在廣西壯族的「隆林八音」,所用樂器有笛一對,高胡、土胡各一把,小三弦一把,鑼、鼓、鈸各一副。總計由八件樂器組成,以樂器件數為名,稱為「隆林八音」。彝族八音所用的樂器則為二胡、環簫各一對,及牛角胡、小鑼、鼓、鈸等。
二胡在傳統八音團的地位:傳統的八音,由於使用樂器的不同,而有文牌、武牌之分。屬於吹彈樂器的簫、嗩吶、三弦、二胡、殼仔弦等為文牌,而屬於打擊樂器的鐘、鑼、鈸則為武牌。演奏時也有一定的規矩,文牌在左,武牌在右,行進時則需武牌在前,文牌在後。但由於目前團員歲數已大,出門時均有車接送,行進間的演奏機會已經少見了。由於廟會與婚喪喜慶的需要,八音在這些特定場合仍有其市場,在年輕人不學的情形下,八音團的高齡化,已是必然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