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環境
   
地理位置
   
現況及觀光發展
 
 
 
 
 
 
 
 

清朝初年期間,西子灣名為「洋路灣」「洋子灣」又名為「斜灣」,乾隆十五年(1750),庚午舉人卓肇昌,在「鼓山八詠」詩中,在他「斜灣樵唱」有一段贊美詞,是這樣寫的:「斜仔灣,曲徑紆迴,石嵐松陰,樵人憩息,景絕幽折。」其中的「斜仔灣」的閩南語有諧音之趣,因而引申出日後閩南語「西子灣」之名,原本是一處以海水浴場及天然珊瑚礁聞名的灣澳,後經高雄市政府陸續開發,規化成一個完善的風景區,「西子夕照」也成為台灣八大勝景之一

咸豐十年(西元1860年),簽訂天津條約後,英國商人陸續在通商口岸設立洋行,輸出米、茶及糖,輸入鴉片。於同治五年(西元1866年),在打狗港口的哨船頭小丘上設立領事館,處理關稅及商務。據文獻研究,先前兩年英商天利洋行即已在該地建造一棟洋樓,英國首任駐打狗領事郇和很可能即承租這座洋樓作為領事館。在台灣現存的西洋式近代建築中,打狗的英國領事館年代久遠又古典,約在西元1864年至1866年之間,可列為臺灣第一號洋樓,在建築史上有其研究之價值。民國六十四年起政府開始積極開發西子灣風景區,陸續完成蔣公行館、海濱公園、海水浴場、動物園,等景點,加上歷史悠久的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雄鎮北門與十八王公廟,還有中山大學的復學,可說自然美景、歷史古蹟、薈萃人文,都無所不在。近年來,海水浴場週邊轉為民營後,更不負西子灣由來已久的美名,投入無數人力心血,斥資重新建構一幅高雄市獨一無二的海岸風情畫「西子灣海景沙灘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