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平陽老師,一位有著多元生涯歷練與時時講求自我超越的大師。稱他為花蓮地區的木雕大師一點也不為過。雖然並非本科系出身,但他在師專時代,即醉心於音樂,舉凡鋼琴、小提琴、合唱、指揮,樣樣都能突顯他的過人才華。後來保送師大後,又選擇了英語系。問他原因,他不假思索的說:「因為當時我英語不行,所以選擇英語。」從他身上,看到了突破障礙的價值。在他身上我們瞭解到藝術的渾然天成,說起它的木雕作品,仿佛有著浪漫樂曲的律動和刻劃入微的作品表情渾然而成令人驚喜的原住民木雕。
我們這一支隊伍花了一些時間想將蔡老師完整的呈現出來,雖然文字不能完整引出他說話時的龍飛鳳舞,那是一種對生命的執著與熱愛。但我們試著以他給過的”加持”和大家分享。底下我們綜合了幾點來剖析這位木雕大師。

1. 心懷感恩
  每一位成功的人或多或少接收了他人的幫助。有的人會忘得煙消雲散,但蔡老師在與我們訪談的過程總會提到一些人。一些幫助他的人。他也不忘常提醒我們要記得感恩。當我們問到蔡老師有這一番成就,最想要感謝誰時?他告訴我們是老師,因為老師在學習過程中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再來要感謝父母,父母養育我們非常辛苦。另外也要感謝整個社會,因為有許多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付出,我們的社會才能蓬勃發展、生生不息。他提到的面向很廣,由此讓人感受到他的細心。

2. 精進再精進
蔡老師從36歲開始雕刻,到現在已經25年了,即使是現在的年紀,他仍常思考如何讓作品更好。從他特有的雕刻方式,我們可以知道他創新的精神,再再都顯示如何他自我突破的精神。當然他也會遇到挫折,他說到每個藝術家都會有瓶頸,可能會想放棄,但他克服了,他只知道刻下去是沒有錯的,他一直追求完美,也不知道未來會有甚麼前途,也或許「雕刻」就是他的一生,「認真」、「努力」是他一直以來所堅持的理念,不問有甚麼收穫,只求做到「真善美」的境界,「藝術是永遠做不好的」,但他卻永遠追求「自己的最好」,只要進步就是更進一步的接近完美,不要過於滿意過去,要一直追求進步,在刻木雕時,每一刀都是非常重要的,必須仔細的思考,蔡老師表示,其實最常讓他傷腦筋的也是他最常遇到瓶頸的其實就是決定主題及打破平凡無奇的雕法了,這是他一直以來最大的瓶頸了。幸運的是堅持會帶我們走過瓶頸。

3. 傳承
   如果只是獨善其身,我們不會感到他的偉大,只有與人為善才會讓人如沐春風。但甚麼是與人為善呢?拿自己好的東西與人分享,蔡老師就是這樣的一位藝術家。如果有人說藝術家是需要有一股傻勁的。那他真的是一位藝術家。當蔡老師退休後,他便展開了一系列的傳承。我們請問他真的有人因此而謀生嗎?他說沒有但他還是要做,因為做了才有機會推廣。他的堅持是會讓人感動的。蔡老師在多所學校教授木雕,如:慈濟大學、慈濟技術學院、花蓮四維高中、中華商校、豐濱國中等。尤其是豐濱國中,蔡老師投入的時間最多,也最長。採訪過後,我們才發現藝術的種子早已播下,不用擔心哪一朵會不會開花,因為終究會遍地結果,令人欣喜!

花蓮縣中正國民小學 入木三分小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