舢舨,原有「三板」的說法,是指構造簡單、航行在河川內的小木船。

淡水的木造舢舨船主要是由五塊木板所組成,兩側立面稱為「上檣」、接近船底兩側的稱為「斜腳板」、船底稱為「水底板」、斜側面兩塊、立側面兩塊),通常採用質地堅實的檜木、柳安、亞杉等木材製作,不過現在為考量堅固性與價格,木造舢舨已很少見,材質多改用玻璃纖維。

傳統木造舢舨長750公分、寬129公分、高51公分,但也依據功能的不同而有一些差異,現在的人造的玻璃纖維(FRP)舢舨,依據漁民需要,製作更寬大的尺寸。

淡水清水祖師廟後方住著一位陳清河老先生,本來是造船廠的廠長,退休後就以巧手製作各種尺寸的淡水舢舨,雖然年紀已近八十,但打造起模型船,仍然是仔細小心,一點也不輸做大船的認真態度,打造出一艘艘精緻的小船,老師們還去他的工作室,請教陳爺爺製作小船的過程,所以才會看到這麼多舢舨模型的照片。

 

舢舨的船身基本構造製作完成後,會以水泥漆和水底漆上顏色。

整艘船身先塗上一層白色水泥漆作為底色,船身的主要部分在塗以藍色為主色。其餘在船頭、船尾的部分塗上紅色、綠色,並以白色勾邊,進行美化船身的工作。

至於船底接近深紅的顏色,用的是特殊的水底漆,可以防止船底長蟲,例如:藤壺。水底漆的價格比一般的水泥漆要貴上許多,一加侖要價將近兩千元,一般水泥漆一桶只要四百元左右,價格約差四至五倍。

 

 

為了美化舢舨,會在舢舨的正面進行彩繪,稱為「繡面」。繡面的樣式沒有一定的規定,但淡水舢舨繡面的特色在於它主要是由紅色、白色、綠色組成,而且都是很相近的圖形。

在研究的訪問過程中,我們發現關於淡水舢舨的繡面所代表的意義有著不少種的說法:

有漁民告訴我們,那個是「船錨」的造型。漁會理事長張鍊芳先生所知道的,繡面的造型是一頂皇冠。漁會總幹事江春貴先生告訴我們淡水舢舨繡面的意義,中央白色圓形代表太陽,白色彎曲的線條代表著波浪,下方的綠色代表著更深層海水的顏色。很有意思吧!

淡水舢舨紅、白、綠彩繪的主要色彩,不止是出現在前方的繡面,尖尖的船尾也出現了哦!張鍊芳先生告訴我們,做成尖尖的兩邊,是有原因的,退潮時上岸容易擱淺,就可以把這兩邊當成扛架,就像古時候扛轎子那樣,方便使力把船扛起來。

 

   

淡水舢舨保留大陸彩繪魚眼的傳統,所以在船身彩繪完成以後,會為舢舨船畫上眼睛。

早期淡水貿易頻繁時,許多舢舨船用來運送貨,速度是它必要的條件,所以貿易船的魚眼會畫成「往前看」。而用來捕魚用的舢舨船,則把魚眼畫成「往下看」,希望在茫茫大海中,藉由舢舨的指引,能夠捕到更為豐碩的漁獲。

 舢 舨 船 艙

舢舨上的船艙大致上可分三大類,包括:漁貨艙、個人物品艙、馬達油庫

漁貨艙是用來放置捕到的漁獲,漁貨艙還設計成可以引入及排出海水,好讓漁獲在上岸前還能夠在水裡游來游去,保持新鮮度。

個人物品艙則是漁民放置衣物、雜物等日用品的地方。

馬達油庫則是現代化的船艙空間,因為現在舢舨全部使用馬達為動力,所以建置了馬達和儲油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