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筆
宣紙
端硯
 

 

澄心堂紙

在中國書畫文房用紙中,最為適用而名貴的應當數「宣紙」。宣紙之得名,是因為此紙來自「宣城」。而真正造紙的地方,是今安徽之涇縣。其優點:潔白、柔韌、光滑、耐久。其精者,真如「女兒膚」。宣紙以吸墨性而論可分三大類:

  1. 生紙:此紙是未經任何加工者。薄而鬆者,吸墨快而滲墨大,雖可求其墨瀋淋漓,卻不宜初學。此紙以厚玉版宣為最佳。
  2. 熟紙:此紙是經過加膠、加礬或加色者。因其不吸墨,且紙質光滑細緻,書成後湛墨光,既黑且亮,如小兒睛者。此紙以礬宣、雲母牋、泥金紙、蠟牋為著。
  3. 半生半熟紙:即豆腐漿紙。此紙有膠性而不重。將宣紙在豆腐漿中拖一過,略加紙之膠性,使其微帶黃色,就完成此種半吸墨之紙,書畫均宜。

北宋人談紙必盛道「澄心堂紙」。澄心堂是南唐烈袓李昇節度金陵時之燕居。大概當時黟歙所製御用官紙便以澄心堂為號。宋詩中形容澄心堂紙的句子有:「滑如春冰密如繭」、「焙乾堅滑若鋪玉」、「古紙精光肉裡厚」、「純堅瑩膩卷百枚」。明董其昌則盛贊此紙云:「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由此看來,澄心堂紙是光滑潔白而不吸墨的熟紙。此紙自南唐亡國後已成絕響,無怪歐陽修偶得此紙一張贈與梅聖俞,梅氏在驚喜之餘,贊曰:「江南李氏有國日,百金不許市一枚」。佳紙之價值,由此可見。

蔡君謨所書尺牘<澄心堂紙求紙帖>,即是研究澄心堂紙之極好證物。內容譯成白話是這樣的:「闊狹厚薄堅實,都像這一幅澄心堂紙才是好的。但工人不願意做,也怕他做不出來。試試看多給一些報酬或許可以辦到。看到他做的紙很細,似乎能夠做到。方便時只求做一百張就好了」。其中最重要者即此幀第一句,「澄心堂紙一幅」,已很肯定的指出,蔡襄此幀<澄心堂紙求紙帖>,是用道地的澄心堂紙書寫的。

東坡曾云:「學書費紙,不費紙書不成」。因此,奉勸諸君,不要吝嗇買紙,要存揮霍紙之心情來習字。偶遇好紙要整刀買。好紙像好酒不怕放,放越久越沒火氣,書寫起來就越順心愉快。

總之,紙之品名繁多,不一而足。要緊的是:好紙上要有好字和好墨!

 

※資料來源:詳見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