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小百科
Question 22:清朝時興建的燈塔?
A:清朝時期,台灣自開埠以來,附近海域船隻舟楫往來頻繁,然而觸礁擱淺事件亦多。清乾隆43年(1778年),滿清在澎湖設營塹巡汎,更於外垵西海口岸砌築七級石塔,夜燃油燈,做為台灣與廈門之間船隻航行標識,這座石塔即為台灣燈塔的濫觴。
清光緒元年(1875年),海關總稅務司赫德聘請英籍燈塔總工程師哈爾定,在石塔原址興建新式圓形白塔,即現在矗立於西嶼的漁翁島燈塔(亦稱西嶼燈塔),這是台灣首見的西式燈塔,也是台灣地區興建的第一座燈塔。
滿清時代,除了最早在澎湖興建漁翁島燈塔外,後又陸續於台灣本島興建鵝鑾鼻燈塔、打狗(今高雄)燈塔、淡水港燈塔及安平燈塔等,塔身均漆白色,並在燈塔附近設立氣象觀測站。其中,鵝鑾鼻及高雄燈塔為大型西式燈塔,淡水港及安平燈塔為鐵架燈塔。
另福建離島地區的東莒島燈塔、烏坵嶼燈塔、東引島燈塔,以及東椗島燈塔、北椗島燈塔等,亦為清同治、光緒年間由海關興建。自大陸淪陷後,現屬台灣管轄範圍。
回燈塔百問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