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網站地圖 專題簡報
認識富里 認識稻米 認識富麗米 推廣與外銷 幕後特輯 在地課程

 

1-3 人文特色

富里簡史

  富里南端較大村落稱為「公埔」,此為本鄉最初的地名,「公埔」兩字即指「公有待墾的一片小平原」;北端較大村落稱「大庄」,意指人煙較多的村落。
  本鄉開發始於清道光九年,由屏東下淡水溪流域的平埔族前來墾耕定居,於民國前七年設治,稱為「公埔區役場」屬東台廳,後改隸花蓮港廳,並增設「大庄區役場」。民國九年合併為「大庄區役場」,民國十四年又遷設於公埔,民國廿六年易為今名「富里」,取「富裕鄉里」吉祥之義,光復後改區役場為鄉公所,並定名為富里鄉。目前鄉轄十三村。

■富里義聖宮
■東里邱家古厝
■明里村菸樓

人口組成

  富里鄉以漢族人口為主,約佔90%,閩南與客家族群約各佔二分之一,原住民以阿美族較多,佔全鄉10%。阿美族分布於花蓮、台東間縱谷平原及海岸山脈東側沿海一帶。由於長期的混同居住,族群間相處和諧,語言大多能互通。

歷史古蹟

  富里鄉的歷史遺跡眾多,公埔遺址為全縣三個三級古蹟之一,另由陳仲玉教授列為重要考古遺跡包括石牌、永豐等。除了歷史遺蹟之外,富里鄉還有歷史悠久的義聖宮、東里邱家古厝,及明里村菸樓群等歷史建物。其中,明里國小曾以明里村的菸樓為主題,參加2005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並獲得佳作的成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