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止位在基隆河中游,台北盆地的東部。從前基隆河水量充沛,每逢漲潮時潮水往往溯至這裡而止,所以有了「汐止」、「水返腳」的名稱。最早住在這裡的人是凱達格蘭平埔族人,稱為「巴卡西社」。乾隆年間,漢人拓荒者沿著基隆河來到了汐止,為了要獲得平埔族人的土地,許多人利用平埔族愛乾淨的習慣,在他們土地上放置死貓、死狗,逼得他們放棄土地。等和原住民熟悉後,有人開始讓平埔族吃習慣鴨蛋,再以鴨蛋換取土地。漢人勢力逐漸在此擴張。在乾隆四十八年,這裡就以稱做水返腳了。日據時期,一九二零年全台行政區域及地名做調整時,第八任總督田健治郎為了安慰在台的日本人,同時順應水返腳的原意,引用東京近郊海濱勝地汐止的名稱,將此水返腳改名為汐止,這個名字就一直沿用至今。

汐止的航運在清代時因有鐵路經過,一部分的運輸已被陸運取代。日據時代,茶葉是汐止的重要特產,以合運運至大稻埕、艋舺。此外,汐止也生產煤礦,煤礦也有一小部份是靠河流運輸。直到民國二十四年,水運才正式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