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計畫總覽
專題研究計畫網站的相關資訊 | 專題研究計畫總覽 | 專題研究計畫要素 | 專題研究計畫貢獻度說明



 


 

 



 

桃氣小子專題研究計畫主題

( 三 ) 專題研究計畫要素   

A.  以下說明我們的專題研究計畫是如何符合「臺灣網界博覽會」的目標與宗旨:

        自從由資訊組獲悉有「臺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的比賽之後,與組員們一起討論如何來訂定研主題,幾經思索決定以「北投陶」為研究主題,其理由有三:

1. 北投陶藝,雖然已經沒落,但回想起數十年前北投陶藝的那段輝煌歷史和對臺灣後代陶藝的影響,身為「北投」的一份子,不可不知。

2. 本校位處臺北市北投區,舊地名為「忠義」,而「忠義」這個地方對北投陶藝的歷史,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身為「忠義」的一份子,不可不知。

3. 桃源國中有一間設備頗佳的陶藝教室,希望透過本主題的研究,能讓陶藝成為學校的本位課程和特色,因此,對於陶藝的知識,身為「桃源」的一份子,不可不知。

        參加比賽一個多月來,很高興看到組員們能分工合作,學習到田野調查,團隊分工合作等技巧,也透過多次拜訪北投的賢達與耆老,讓組員們對北投這塊鄉土更加了解,也讓九年一貫中的藝術與人文領域、社會學習領域及鄉土課程等,能融入組員們的研究之中,也讓同學們學到了多種帶得走的能力,這也是全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所一再強調的。

        透過這次的比賽,也讓組員們對於網路的學習有了更深的了解與收穫,且對於網路的效率和影響之深遠,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期盼藉由這次研究的拋磚引玉,能讓北投陶藝的研究成為本校特色之外,更能成為所有北投學校的本位課程及特色,讓沒落已久的北投陶藝再次為人們所熟知,並在我們這批北投人的子弟再次努力之下,能有新的風貌與面貌,這是我們對社區研究所深深期待的!

B.  我們為完成專題研究計畫所使用的資訊科技如下:

1. 電話:市內電話、行動電話

2. 電視或收音機:Sony TCM-313

3. 攝錄影機和數位相機: Nikon 4500 、 Casio Z40 、 Cannon IXUS 40 、 Sony Trv15 、Fujifilm F700

4. 數位繪圖板和掃描器:無

5. 錄音機、錄音筆: Sony TCM-313 、Apple ipod 20G 、Griffin italk

6. 視訊會議:windows messenger 6.2

7. 電腦軟體: Macromedia ( Flash MX 2004 、 Dreamweaver MX 2004 ) Ulead PhotoImpact 8 、 Microsoft Office 2002 ( Word 、 Powerpoint )、 QuickTime 6.5.2 pro for mac 、威力導演 pro2.5 版、甲尚科技 行動講臺 教育版。

8. 圖書館:稻香圖書館、國家圖書館

9. 書籍:

書名

作者 / 發行人

出版社

出版日期

陶藝世界教學錄影帶 : 教師手冊

陳新上撰稿
沈以正主編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1994 年初版

閩臺陶藝文化

葉文程
林忠幹著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2000 年初版

自然與生活科技

陳炳亨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4 年 8 修訂一版

訪栗瓶先生談北投陶瓷往事

陳新上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8 年 9 月 25 日

瓷土的故鄉

何信瑩

自編教材

 

10. 博物館:無

11. 實地採訪、踏查:貴子坑、華珍窯、蔡曉芳老師、陳新上老師

C.  以下說明我們用什麼樣的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團隊的接觸來扮演「大使」的角色,向全世界觀眾介紹本鄉本土的特色:

        透過網路,得知和北投陶相關的人物。爾後和北投社大、鳳甲美術館、北投文化基金會聯絡,輾轉聯繫上幾位老師,安排踏查及訪問時間。在訪問結束之後,隨即在下學期的學校行事曆中邀請我們訪問過的老師到校演講,更能接觸在地的人們,並且舉辦陶藝研習,不論是學生、家長、老師,都能夠對我們的在地環境與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與體驗。

        貴子坑踏查幾乎全員出動,烈日當頭,走過雪白礦山、洗土油等遺址現場,聆聽熟悉北投文化的洪德揚老師的解說,當時採礦、製土的畫面彷彿重現,這次是考驗團員體力、耐力的難忘經驗!蔡曉芳老師是國寶級陶藝家,訪談時所坐的桌椅、茶具都是他的作品,讓我們訪談過程中戰戰兢兢。華珍窯是我們學校的好厝邊,以生產耐火磚為主,三十年的鄰居,直到這回才首次接觸,說來慚愧!壓軸的陳新上老師,讓我們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三四個小時的訪談,看到一位對臺灣陶藝史具強烈使命感,全臺奔走蒐集資料的文史工作者,令人感佩!

D.  這個專題研究計畫對我們產生的影響與衝擊如下:

        過去本校一直缺少與社區互動,有幸藉由這次網博專題研究,讓我們走出學校,也才讓我們認識到除了聞名遐邇的溫泉業,北投還有曾經執臺灣牛耳的陶瓷業。經過四次的踏查訪問,我們拼湊起北投陶風光的過去,卻也目睹如今衰落凋零的滄桑。陳新上老師的訪談帶給我們無比感動,他將臺灣陶瓷史研究視為畢生最大心願,為此他自掏腰包全臺走透透訪問耆老,雖在史料蒐集的過程中屢屢遭到挫敗,但堅毅執著的他愈挫愈勇,不放棄任何機會。這次研究讓我們體認到恢復北投陶藝的希望在我們這群北投子弟的身上,每一位北投人都應該了解家鄉的這段歷史故事,都應該以生長在北投為傲。下次去到鶯歌遊玩參觀時,或許眼前的陶藝師父正是來自北投或位於本校的忠義社區呢!

D.  尊重智慧財產權與引用說明:

        我們在網頁製作中所使用的軟體皆符合智慧財產權,使用正版軟體;而引用的書籍及網路資料也都於網頁中資料來源註明出處軟體使用版本。在網路資訊普及的現代,需小心謹慎地使用各種軟體及網路資料,尊重他人就等於尊重自己。

E.  我們在此專題研究中所得到的發現、教訓和驚奇:

        在與陳新上老師的訪談中,他提及本校的所在地–「忠義」在北投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時,讓我們覺得既驚訝又感動。在蒐集「北投陶」相關資料時,我們一直向外求取專家學者們的經驗與想法,沒想到北投陶的核心,竟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俯拾即是……。這正顯示著我們對家鄉的歷史與文化,其實都了解得不夠深入。希望這項研究只是個開始,回歸原點後的我們,能放慢腳步,由腳下的土地開始紮根,以更實在、謙虛的態度來認識、熟悉我們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