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是建築物中用來支承屋梁的直立粗木(新編國語日報辭典,2000),各廟之間柱的藝術、象徵意義、特色都不太相同,且柱是支撐廟宇的骨架之一,在一般廟宇中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我們想要研究三間集應廟柱子的異同處。

一般廟宇柱的結構分為柱身、柱礎、柱頭,柱身是整根柱子的本體,柱礎是基座,柱頭則是樑與柱之間的過渡性構造。

種類 介紹
龍柱 龍柱在裝飾華美的廟宇中在台灣廟宇中,龍柱常是神祇身份地位之象徵。所以,龍柱之雕飾,也代表了信徒對神明虔誠的表現。另也有稱為「乾坤和諧」式,即一上一下表示陰陽和諧。有些廟宇大量使用龍柱,卻反而喪失了龍柱在廟宇之中獨特的價值,龍柱的種類分為:單龍盤柱、八角龍柱和雙龍盤柱。
花鳥柱 雖然不像龍柱那麼莊重,但裝飾的效果卻比象徵的意義來的大。其位置多位於三川殿的後步檐柱或後殿的前廊檐柱,花鳥柱分為:百鳥朝鳳柱、龍鳳百鳥朝梅柱、特殊花鳥柱。
蝙蝠柱 因為「蝠」與「福」同音,於是有「招福納祥」的意涵。
人物柱 位置和花鳥柱之位置一樣多位於三川殿的後步擔柱或後殿的前廊檐柱。人物柱大約以「戰爭人物」或「歷史故事角色」為主。人物柱的種類分為:單獨人物柱、花鳥人物柱。
楹聯柱 以文字為題材的「楹聯柱」。其位於四點金柱、副點柱、副壁柱、迴廊澹柱及門楹柱等處。應位置較顯眼,所以裝飾、美化和襯托的功能較重。楹聯柱分為:抱柱聯、君聯、蕉葉聯。

資料來源:台南市鄉土之美。傳統與藝術/石柱篇。取自:http://weber.tn.edu.tw/edu01/tainan/main-6/main-6b1.htm

 

龍柱在廟宇的地位相較於其他種類的柱來得高,不過花鳥柱、蝙蝠柱、人物柱……在廟裡也具意美化裝飾等特殊的涵義。有些廟宇的龍柱會用油漆描繪雕刻的輪廓,反而畫蛇添足,影響了石柱雕刻的原型與美感。

 

 

柱礎的功用是架高柱身,以免潮濕的水氣滲透到柱身內,從簡單的圓形柱礎到華麗的蓮花形柱礎,都各有變化。就力學而言,它還可以將柱身承載的屋頂重量均勻分散到地面上。

蓮瓣形 扁圓形 六、八邊形 鼓形 四方形
寬而長的橢圓幾何圖樣 上段環狀等分成四等份,內有雕刻花紋 分為六面、八面來雕刻 形狀像鼓,上寬下窄 分為四面,每面面積相同

資料來源:文化部大百科全書。柱礎。取自: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3709

 

景美應廟的廟外廟內各有一對龍柱,柱子上僅有一隻龍,所以為單龍盤柱,龍頭在下龍尾在上,雕法為四面見光,柱礎為八角柱礎。

(一)前殿步口龍柱

三川殿龍柱。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龍柱上的雕刻。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二)正殿龍柱

正殿單龍盤柱。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三)兩側護龍

左廂房以砂岩柱建築。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右廂房以紅磚柱建築。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廟外楹聯柱較方正,對聯下凹且有燙金,柱礎為方形柱礎。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廟內楹聯柱為圓柱形,上有雕刻對聯,柱礎為扁圓柱礎。資料來源:米克相機日記(2019)

 

 

萬隆集應廟的柱子比較特殊,從遠處可看見廟外有兩對龍柱。其中一對柱,柱身上有兩隻龍,可以看出是雙龍盤柱,柱礎為八角柱礎;另一對則是柱身上僅有一條龍,為單龍盤柱,柱礎為八角柱礎,兩對雕法皆為四面見光。

萬隆集應廟的龍柱與其他集應廟不同的地方是柱身較粗短。

雙龍盤柱,搭配著人物以及龍頭魚身雕像等。

單龍盤柱,搭配著花鳥、人物以及植物等。

雙龍盤柱的八角柱礎特寫。

單龍盤柱的扁圓柱礎特寫。

龍柱上的人物雕刻特寫。

紅色柱身的楹聯柱,柱礎為扁圓柱礎。

廟內的楹聯柱呈現圓柱形,柱礎則是扁圓柱礎。

 

本欄目照片來源:宸心感應小組拍攝

木柵集應的廟內柱子共有楹聯柱、龍柱兩種,龍柱雕刻方法為四面見光,即四周圍皆施雕之技法。擁有百年歷史的石龍柱皆為單龍盤柱,龍頭在下龍尾在上,廟內龍柱的柱礎為扁圓形柱礎,廟外龍柱的柱礎為八角柱礎,百年歷史的龍柱自從光緒甲午年就有了,經過了多次翻修仍保留下來。

廟內華麗的百年龍柱。

廟外單龍盤柱。

 

木柵集應廟的楹聯柱在廟外廟內都有,廟外柱兩柱之間有壁相連,外面的柱多為方正,材質為石頭,文字內凹且上有燙金。

與壁相連的楹聯柱上刻著金色對聯。

廟內柱則多為圓柱形,文字也內凹有燙金,有些柱身為紅色,柱礎為扁圓形柱礎。光緒甲午年(1894年)建廟時,由地方文人所題字祝賀的楹聯文字也保留在廟內的楹聯柱上。

 

紅色楹聯柱上雕刻著對聯,該對聯題字年份為光緒甲午(1894年)。

少見方正的楹聯柱,柱礎為方形柱礎。

前方為圓柱形楹聯柱,後方為方正楹聯柱。

 

照片來源:宸心感應小組拍攝

1、國語日報出版中心主編(2000),新編國語日報辭典,臺北市:國語日報社。
2、張志仁(2002)。臺南市鄉土之美。2019年11月27日 取自http://weber.tn.edu.tw/edu01/tainan/main-6/main-6b1.htm
3、遠足地理百科編輯組(編)(2011)。一看就懂古蹟建築。新北市:遠足文化。
4、秀潭國小(2008)。雲林縣土庫鎮秀潭國小自編本土教材。2019年12月25日,取自
http://www.stes.ylc.edu.tw/contary.htm
5、李乾朗(2001)。臺灣廟宇裝飾。臺北市: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6、葉美秀(2009年9月9日)。台灣大百科全書-柱礎。2020年1月8日取自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3709
7、永建國小(2016年2月22日)。景美集應廟­‑尪公信仰探源。2020年1月15日,取自http://www2.yjps.tp.edu.tw/ljn/www/index.htm
8、米克相機日記(2019年8月17日)。景美集應廟-景美地區安溪人的信仰中心。2020年2月26日,取自https://blog.xuite.net/mejun0322/index/588346565-景美集應廟‧景美地區安溪人的信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