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是建築物中平行於進深方向的水平構造,又稱通樑。天花板短邊為深,長邊為寬,樑是負責把短邊連接在一起,架在柱的上方和柱一起支撐建築物屋頂的建築構造,負責乘托屋檐的重量,再把重量導向兩旁的柱上。樑是建築特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因此想在研究中更進一步的探討。樑由下而上的有大通,二通和三通。

種類 介紹
通樑 是木構屋架水平構件裏跟屋子進深同方向的木架。
壽樑 是木構屋架水平構件裡跟面闊平行的木架。又稱為枋、楣、桁及檁子。屋頂中間最高的那根壽樑叫棟或是脊檁。
大樑或龍骨 以牆身支撐屋頂。先將檁擱於山牆斜面上,再於山牆頂部挖洞,內置斗栱支撐脊檁,位於中央最高處之檁(桁)。
抬樑 用柱上成通樑之作法。

資料來源:康锘錫、李乾朗(2007:17);陳國川、陳豐祥(2011:11);張志源(2018:16)

樑的構件

資料來源:陳國川、陳豐祥。(2011)一看就懂,古蹟建築

種類 介紹
瓜筒

瓜筒是一種傳統建築的垂直構造,位於通樑之上或通樑與通樑之間,可以承載屋頂和屋面的重量,也可以傳遞通樑間的重量並形成加強穩定的作用,形狀樣式不同還有各個的稱號。我們常見的有二通三瓜和三通五瓜,二通三瓜為兩根通樑,三個瓜筒的三角行棟架,常用於亭子和三川殿;三通五瓜為三根通樑,五個瓜筒大多用於正殿。

瓜筒不管在功能或造型上都有特殊的意義和美感,裝飾的內涵也有隱藏背後的故事。結合了各派匠師的巧思與意義及吉祥圖樣。

斗栱 木構屋架上水平與垂直構件接合物,在樑與柱之間轉承重力,作為裝飾。斗是在栱上方承接樑木的立體構件,栱是斗下方銜接斗與柱子的水平構件,兩者以榫頭交疊搭接來承接屋頂的重量。
員光 通樑下方的長形雕花木板,可以支撐通樑不會變形。
雀替 在樑與柱下方的L型木構件,以直角支持樑與柱間點的穩定性,也有裝飾功能,又稱「插角」或「托木」。
吊筒 懸在樑下方的短柱,可以將屋頂的重量傳遞到柱子。吊筒常雕成蓮花、白菜或懸吊的花籃,所以又稱為「垂花」或「花籃」。

 

前殿是二通三瓜,正殿是三通五瓜(通樑與瓜筒),搭配斗拱、托木(插角)、員光(兩柱之間,穩定柱樑),獅座、雞舌等木作配件組合而成,大木結構上都有精彩的名師彩繪,一般皆是傳統忠孝節義與教孝教忠的歷史傳說故事,在古代資訊貧乏的時代,信眾的為人處事教材,往往來自於廟宇彩繪故事。

由柱子下方往上看,最先看到的粗大橫樑叫做「大通樑」。樑上安置兩個瓜筒的小短柱,承托上方的「二通樑」,在二通樑上方原本還有一個瓜筒,但因為變形雕刻而稱為「斗座」的「定光佛除蛟患」木雕,斗座與瓜筒的功能相同,承托上方的「疊斗」抬柱屋脊

圖片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一)前殿大木構

吊筒與豎材。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三川殿明間排樓-步步高升。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三川殿明間大樑-文王八卦。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三川殿明間大樑的文王八卦特寫。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三川殿明間屋頂的二通三瓜。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三川殿明間屋頂的二通三瓜特寫。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三川殿木構之美。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華美的三川殿木構。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殿的一斗三升。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雞舌。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三通二瓜特寫。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三川殿瓜筒。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前殿步口的樑柱。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前殿步口的樑柱與彩燈。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二)正殿大木構

正殿的樑柱。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正殿明間神龕與樑柱。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正殿明間龍邊-三通五瓜。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正殿明間虎邊-三通五瓜。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正殿通樑-降龍尊者。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正殿明間橫樑-韓信跨下受辱。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正殿的坐瓜斗。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正殿的斗拱。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正殿彩通樑彩繪古冊博古圖。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正殿的趖瓜斗特寫。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正殿次間橫樑。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正殿的吊筒。資料來源: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

 

 

 

萬隆集應廟的這三個壽樑,除了中間的壽樑有畫圖,旁邊的兩個壽樑都是畫上顏色而已。中間的壽樑,圖的中間寫了兩個字-太極,太極的左右兩邊各畫了一隻龍。

萬隆集應廟的通樑總共有七條,而且沒有瓜筒。

 

內部的壽樑一共有六條。 雖然這些通樑和壽樑已經有一段歷史了,可是從照片中可以看出以前在建造時花出了很大的心力在建造和美化上方,所以至今上方的圖畫還是完好無缺,沒有褪色。

本欄目圖片皆為宸心感應小組拍攝。

木柵集應廟的壽樑。圖片來源:宸心感應小組拍攝

圖的旁邊有一串字:「郭子儀單騎服回紇」,故事是唐代名將郭子儀自己騎馬旋於回紇、吐蕃兩軍之間,用自己的智力和智慧使敵軍退出戰局。

 

木柵集應廟壽樑。圖片來源:宸心感應小組拍攝

圖中的字為:「鄭成功焚服起義」,故事是荷蘭人統治台灣,對漢人和原住民課重稅,使漢人和荷蘭人發生衝突。1661年時,鄭成功登入台灣,開啟了鄭成功和荷蘭人的戰爭。1662年,荷蘭人因為打不贏而向鄭成功投降,所以台灣變成了被鄭氏家統治的鄭氏時期。

 

壽樑上有精美的圖畫,上方用簡易的句子描述圖中的故事。圖片來源:森憲典(2017)

 

樑上面為精緻的彩繪,樑的前後掛著「保儀尊王」四字的燈籠。圖片來源:宸心感應小組拍攝

 

上面的字是「掌萬民福澤,通天下財源」,有乞求財富的意思。圖片來源:宸心感應小組拍攝

 

木柵集應廟壽樑上的圖,圖的旁邊有一串字:「張巡守睢陽草人借箭 」, 故事是張巡在雍丘城守軍抗敵,令狐潮奉命攻打雍丘。張巡和他的軍隊被圍困在雍丘四十幾天。後來令張巡頭大的是城裡的箭用完了,就派人用稻草紮成草人,後來令狐潮戰隊停止射擊。令狐潮的衛兵發現是假的,就繼續攻打,心目中的草人動了起來,把令狐潮擊退了。 後來張巡和許遠聯軍用生命死守睢陽,結果張巡和全部的守軍都犧牲了,但他們保住了洛陽的大後方。

圖片來源:宸心感應小組拍攝

  1. 謝世維、葉書弦(2014)。瓜筒,2019.12.9,取自於https://religion.moi.gov.tw/Knowledge/Content?ci=2&cid=16
  2. 顏文魁(2018)。影像文山留住記憶系列-集應廟建築,2019.12.9,取自於http://ywk8175.blogspot.com/2017/11/blog-post_18.html
  3. 陳國川、陳豐祥(2011)。一看就懂,古蹟建築。台北:遠足文化。
  4. 康鍩錫、李乾朗(2007)。台灣古建築裝飾圖鑑。台北:貓頭鷹。
  5. 建築與文物(2019)。2019.12.18。取自於http://jm-jiyingtemple.org.tw/index.php/building/
  6. 張志源(2018)。台灣廟宇建築與裝飾。新北。揚智文化。
  7. 王淳逸。覽棟樑。2020.1.15,取自於http://web.nlhs.tyc.edu.tw/~b309/1002/history/taiwan/object/3-4.htm
  8. 景美集應廟官網(2019)。集應廟之美。2020年2月20日,取自http://jm-jiyingtemple.org.tw/index.php/album/
  9. 森憲典(2017)道教的世界-木柵欄組裝廟。2020年2月26日。取自於https://miao.xuan-tong.com/2017/02/07/木柵集應廟/
  10. 歷史智囊(2001)國語一點通。2020年2月26日。取自於http://www2.nsysu.edu.tw/ezchinese/story/story20010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