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籍移工權益伸張
因工業產業人口的需求,臺灣對於外籍勞工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為紓解基層勞力短缺情形、減緩中小企業廠商外移,目前在臺灣的東南亞移工已高達718,186人。因移工的本質為跨國的移動,世界人力資源運用國際化能有效提昇國家國際競爭力,並且加速公共建設順利推展,臺灣也實施了保障移工人權的方案。
為因應臺灣的高齡化社會,多數移工赴臺提供家庭照護人力,維持家庭生活之正常運作。家庭幫傭的主要工作內容為從事房舍清理、食物烹調、照料家庭成員起居或其他與家事服務有關的工作;而家庭看護工,則是在家庭內從事病患、身心障礙者的日常生活照顧相關事務工作。
聯合國大會在 1990 年通過的《保護所有移工及其家庭成員權利國際公約》以防止社會歧視與平等待遇為首要目標。但是,自從臺灣於西元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便不再擁有權利討論公約與義務服從該公約。因此,有許多在他國移工能享受到的權益並無法在臺灣被有效實施。例如:公約中雖然提到禁止歧視言論,但臺灣就業服務法第 5 條是以保障「國民」就業機會平等為目的,並沒有把移工列入考量。在工作場合也時常因為國籍或經濟地位而受到不平等待遇。另外,公約給予移工權力在一定時間能與家屬團聚,但是依照臺灣《入出國及移民法》第 23 條規定, 持停留期限在 60 日以上,經核准居留之外國人之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申請居留,但是就業服務法第 46 條第 1 項第 8 款至第 10 款的移工,不得申請。臺灣因為在法規上缺乏了聯合國公約的約束,已經大大打擊了移工在臺灣的生活。《移人》這個新網路媒體就是為此而生:雖然沒辦法如聯合國般具有直接的影響力,該組織仍然希望他們撰寫的文章和報導能讓臺灣人了解移工的處近,間接加速臺灣在一些規定和條例上的修訂。
臺灣社會有多長期關懷臺灣勞工權益的個人與團體,並朝改善勞作環境、安全維護、薪資所得與工時合理化、在職教育更貼近臺灣社會生活而努力。近十數年來,在臺外籍移工數量因臺灣勞動市場人力需求而大增,但本國對於外籍移工管理及法律規範的配套措施較不完整,以至於部分移工因工作時數過長、雇主及仲介剝削、待遇不合理等狀況逃脫原本的工作環境,流浪於臺灣社會的角落,並造成許多預期之外的社會問題,例如:無論移工持著什麼樣子的理由脫離了原本的工作,他們也是合法入境的外國人士,我們是否可以用另外的角度與思維,看待這些移工?是否真的是被逼得走投無路?是否還有其他的選擇?臺灣社會真的給予了他們合理的待遇與與關懷?都些是值得社會大眾深刻思考的課題。
二、人權平等的理念
「移工」,顧名思義即是為追求利益而透過移動的工作者,是全球化經濟發展必然人口遷移現象之一;此一身分原本涵義未指涉任何關於種族、國籍、性別、宗教等議題;然而,臺灣習慣將「移工」一詞,概括地使用在來臺從事體力勞動的東南亞國家人士,即所謂的「藍領移工」。長期以來,臺灣社會存在某種程度上對新移民以及外籍移工族群有許多的不理解,主要是因為新移民與移工在經濟、學歷上普遍弱勢,或因從事體力勞動工作而讓臺灣社會對他們在「階級」上產生差別意識。其實,根據聯合國〈人權宣言〉一文即指出人類無論任何條件情況,都生而平等,包含生而為人在各項權力上的平等。本文藉由實際案例與社會現象,探討移工在臺灣工作的處境與較不平等的待遇,並以此闡發臺灣社會應努力實踐人權平等,無論身分為何、種族為何、職業為何,人們都應和諧理性的對待這群為臺灣付出青春、貢獻己力的移工族群,並積極的包容接納、協助移工融入社會的觀念。
圖片來源:移人網站
圖片來源:移人網站
臺灣 新北市新店區華城路800號
No.800, Huacheng Rd., Xindian Dist., New Taipei City 231, Taiwan
TEL:+886-2-2216-6000
專題網址: http://www.kcis.ntpc.edu.tw/2020cyberfair/SH/AIL/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