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與嘉慶年間是溪湖地區漢人入墾的高峰期,康熙與雍正時期的開墾有所成後,吸引了更多移民,乾隆中後期是開墾的高峰,各姓氏或直接至溪湖開墾,或由他地轉墾至此,拓墾區不斷擴大。來自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的楊姓族人大批入墾,因此逐漸繁衍成今溪湖的第一大姓。來自南安縣的陳慎毅、陳必賢、陳文德、陳運俊、陳永宗及同安縣的陳伯宗則從他地轉墾或直接入墾後溪、阿媽厝、崙仔腳一帶,定居後逐漸繁衍而成為溪湖第二大姓。使得日治時期,陳姓聚落占阿媽厝53.89%,成為阿媽厝的第一大姓。
後溪及崙仔腳一帶是屬於地勢低多水之地,但因土地含水量豐富,土質佳,所以開墾條件不差,除了湳底周圍地域至日本時期還一直是未墾的荒埔地外,在嘉慶與道光年間,已是漢庄林立的景象。其中新厝館屬於鑾井陳氏的陳成舟、陳天從父子在光緒年間耗費巨資修築了二條重要水圳-菁埔圳與慶豐圳,菁埔圳主要灌溉區在埤頭,慶豐圳的灌溉區為田尾、溪湖的媽厝里、番婆里一帶,灌溉面積達402公頃,讓濁水溪兩岸的荒埔之地得以由瘠地變成良田,貢獻很大,也使陳家成為地方望族。


《引自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