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厝里於清朝時代就有一條圳溝-阿媽厝圳,是里內重要灌溉溝渠,也是史料記載中最早出現「阿媽厝」舊聚落名的紀錄。

據媽厝里里長口述得知,這邊的圳溝流向是由南而北再到大庭里,再匯入排水溝,排向王功的出海口,這邊的圳溝還分成清水和濁水二種,以湳底路為分界,東邊是濁水(以前濁水溪的水),西邊是清水(埤頭流過來的),流經村莊後合併流入排水溝,往西排到出海口,清水是飲用水,由抽水馬達抽出來供村民使用,濁水較肥沃則是灌溉用,對農作物較好。清水是當地居民因飲用水需要而鑿的井抽出的水,那麼阿媽圳有可能就是里長口中濁水的圳溝。

據鎮誌記載,阿媽厝圳開鑿年代及出資者不詳,在嘉慶5年(1800)的一張武西堡阿媽厝庄的杜賣盡根契字裡,出現阿媽厝圳的名稱;立杜賣盡根契字人武西堡阿媽厝庄鄭克信有承祖父鬮分份下水田壹段,坐在阿媽厝庄湳底洋田額壹甲玖分正,東至景腎田界,西至黃阿注田界,南至阿媽厝圳溝界,北至中崙腳為界。

嘉慶6年(1801)的給契字也有「南至阿媽厝圳」的界址,可見流經媽厝里一帶的水圳應是阿媽厝圳。(引自P.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