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泰logoA-bu觀察彰化歷史社區簡介社區發展網站導覽

 

 

 

 

 

   歷史沿革

話說彰化

        彰化市是一個古蹟城市,清初稱「半線」,隸屬諸羅縣,古地名「半線」係採自平埔族「半線社」的語音翻譯;後來改為「彰化」市,清朝政府為「顯彰皇化」政策之意;此外,「半線」社原居地,因當時福建巡撫王紹蘭,在建縣碑記中,有「保城保民『彰』聖天子丕昌海嶼之『化』等句,於日據時代遂改稱彰化市。至於另名「磺溪」係代表本地文化鼎盛,樹立了彰化人公平與正義的「磺溪精神」。
  
康熙二十三年,福建沿海居民相繼東渡墾殖,雍正元年始將諸羅縣中間百餘里土地設為 縣治,南至虎尾,北抵大甲,從此才稱彰化。由於接近大陸,以鹿港為貿易要衝,當為腹地的彰化遂成為本縣政治文化、商業中樞。光緒二十一年日本割據臺灣後,彰化改為臺中縣,後改為彰化廳,宣統元年合併於臺中廳,改設臺中支廳,民國九年改隸彰化郡-稱為彰化。

行政區劃

        彰化市(日語:彰化市/しょうかし),為1933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中州,今彰化縣彰化市。由彰化街、南郭庄、大竹庄合併設立。     

彰化市場圖

彰化驛站圖

                                         彰化市場                                           日治時期彰化驛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彰化市轄域內分為彰化、南郭、西勢子、牛稠子、大埔、莿桐腳、西門口、阿夷、番社口、船頭、大竹、快官、田中等大字。彰化大字下。

•  彰化大字下有「北門」、「東門」、「西門」、「南門」、「市子尾」小字名。

•  南郭大字下有「南郭」、「坑子內」小字名。

•  西勢子大字下有「過溝子」、「西勢子」小字名。

•  牛稠子大字下有「牛稠子」、「中庄子」、「下廍」、「山腳」小字名。

•  阿夷大字下有「阿夷」、「茄苳腳」、「寶廍」、「柴坑子」小字名。

•  番社口大字下有「番社口」、「牛埔子」小字名。

•  渡船頭大字下有「渡船頭」、「山寮」小字名。

•  大竹大字下有「大竹」、「安溪寮」小字名。

彰化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牛稠子地區為一街庄,稱為「牛稠仔庄」,隸屬於線東堡。該庄北阿夷庄為鄰,大竹圍庄為鄰,南邊南門口庄西南邊彰化街西邊西勢仔庄新庄仔庄

        1901年 (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庄隸屬於彰化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改隸屬於臺中廳。1920年(大正九年),該庄改制並改名為「牛稠子」大字,隸屬於臺中州彰化郡大竹庄,大字下有「牛稠子」、「中庄子」、 「下廍」、「山腳」小字名。1933年12月,彰化街合併南郭庄、大竹庄,升格成為彰化市戰後彰化市隸屬於彰化縣,大字亦改制為里。 利於都市化發展。             

彰化市大觀圖

                                    由金子常光於昭和9(1934)年所繪製的《彰化市大觀》

       翻拍自莊永明編撰遠流出版社於1996年出版的《台灣鳥瞰圖   1930年代台灣地誌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