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在訪問北斗鎮公所農業科謝志亮先生時,他曾經提到,二三十年前,各縣市政府開始積極綠化環境,但因為行道樹選種栽植之初,大家對樹種的瞭解不夠,不能夠預測對附近民眾可能產生的困擾,結果十幾年之後,問題逐漸浮現,慢慢變成了爭議性樹種。
在我們蒐集與採訪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樹種的根害問題最是爭議的焦點,例如:淺根性的黑板樹在狹窄的植穴裡生長就容易將人行道鋪面毀損或隆起;而榕樹、印度橡膠樹、垂葉榕等喬木,地面的氣根數量繁多而且容易延伸,如果種在都市狹小的空間到處亂竄也會造成後續維護的困擾。
除此之外,我們也發現病蟲害是行道樹最難解決的問題,彰化縣政府工務處設施維護科的林慶濠科長訪談時也提到,在不能完全控制前暫時不再種植。 當小組成員靜下心來討論「研究成果」時,我們都一致地認為「爭議性行道樹其實也各具特色,爭議的發生只是在選種及植栽的不當。」也就是說,人為因素才是主要關鍵,都市裡如果能夠提供充裕的植栽空間,像人行道設計時植穴就可以大一點深一點,給樹根生長的空間;部分樹種也可以選擇在公園或大草地種植,遠離人行道或建築物。
爭議性很多也不耐強風的黑板樹就應該種植在避風處,並且應該遠離人為建築,風災前預先修剪好樹枝,就可以減少對民眾造成的損害。 當我們在北斗市區實地考察時,經常發現「被砍頭」的行道樹,這些大多是居民反應樹冠影響環境,所以修剪時顯得比較無情,讓我們非常心疼。
而最熱鬧的中華路上,為了不遮擋店家招牌,所以鎮公所大多種植菲島福木,只是考察時看到福木與垃圾為伍以及被招牌擋住影響生長,情況相當淒慘。被水泥封住的行道樹植穴最是可憐,感覺無法恣意生長,只能衝破水泥尋找出路…。 不過我們也感覺到主管單位的用心努力,像是在斗中路上,彰化縣政府就為行道樹製作身分證,只要掃描QR code就能知道樹種的名稱、原生地及花期等情況。中
山路省道的小葉欖仁樹冠遮蔭效果很好,常能觀察到樹枝上的鳥巢,修剪時會盡力保存鳥類的生態。 樹木原本就是地球的主人,如果有爭議都是因為人為因素,行道樹如果在原來的棲息地成長是不會有任何爭議的,只是不適當的選種與植栽才會困擾居民、影響環境、有礙交通。我們希望透過這次的網頁製作告訴大家,行道樹默默的為人類過濾空氣、綠化環境,為了避免行道樹與人類在環境上的衝突,我們只有「種對樹,行人才能走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