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穀倉
彰化素有台灣穀倉的美名,在埤頭鄉也有個歷史悠久的農會穀倉,過去是官糧的儲藏所,是台灣農業史上的歷史建築之一。近千坪的穀倉至今依舊保有當時所建造的牆壁與天花板的木樑結構,而穀倉最具傳統特色的就是井然有序的穀倉群,以通風和採光為主要
目的。穀倉木造的農村房屋結構與建造主體,是最具有保存價值的農業文化。
歷代王朝高度重視建倉儲糧
在古代,倉儲被視為“天下之大命”,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國家大本,食足為先”。糧食儲備問題關系國計民生,歷史上各朝各代無不把它擺在治國安邦的重要位置。
糧食儲備的歷史十分悠遠。夏朝,倉儲制度正式成為國家的一項重要財政制度。自周代開始的歷代王朝不僅重視中央倉儲的建設,也注重在地方興倉儲糧,倉儲制度漸趨成熟,倉儲規模不斷擴大。例如漢代,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開始營建新都長安,首批重點建設工程就包括了太倉。除太倉外,中央直接管理的糧倉還有位于甘泉的甘泉倉、華縣的華倉、左繳附近的細柳倉和嘉倉等。此外,郡、縣兩級另有常設之倉,各諸侯國、軍隊特別是邊防兵系統也建立了糧倉。而漢宣帝時耿壽昌倡立的常平倉制度,更成為後世封建王朝沿用的主要倉儲制度。
歷史上糧食倉儲的職能與作用
|
|
●平抑糧價,調控市場。
●賑災備荒,安民固本。
●供養軍隊,備戰應戰。
|
目前百寶村旁仍有一些閒置的舊穀倉,從班駁的牆面上依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遺留下來的刻印字樣,寫著「糧食局七十二年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