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屋深幾許

早期鹿港由於商業繁榮、貿易發達,而沿街面的地價昂貴,同時也為了防禦和阻擋海風,於是發展出店屋的門面很窄,進深非常狹長的長條街屋。

基本上,街屋的特性為木結構、共同壁、面寬窄而進深長、和住商合一等特色。街屋面寬與縱深的比例,多在 1:10以上,其寬度大約只有5 公尺,縱深向後推移,最常有70多公尺,可使居住部份遠離街道,使後院住宅有寧靜安祥的居住條件。它的空間依次為區分為店面、神明廳、 房間以及倉庫,有各種不同的功能,充分達到「住商合一」的需求。

街屋大多數為2進、3進或4進式(註1)。街屋第一進為店面,可進行商業交易、祭拜神明、倉儲、採光、通風、防禦等功能,其空間內分為店、堂、室三層之格局,第二進的功能為前堂、後室,前、中、後進之間,設有「天井」,可供採光、逃生功能、修理屋瓦,後設有廚房、碼頭以供船隻將貨物卸貨的場所。

想要一探街屋的奧妙,杉行街的「書集喜室」、「四知堂」都還能窺見一二,或到中山路的「丁家大宅」參觀,更能一窺究竟!

註1、"進"在宅第裡等同於"排"的意思, 而街屋面窄但深度很長,通常會有二到三進長。


街屋內部結構,圖片來源:擷取自「鹿港深度旅遊」,繪者:徐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