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腿樹蛙調查

生態危機

吳老師說目前生態面臨的危機,除了水資源的汙染,還有外來種─斑腿樹蛙的侵襲,斑腿樹蛙在臺灣的肆虐,造成臺灣生態的不平衡,其中一點是因為在臺灣並沒有牠的天敵,才放任牠在臺灣如此放肆。我們也查詢了斑腿樹蛙的相關資料,對於牠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外來入侵種「斑腿樹蛙」自2006年於臺灣彰化田尾發現以來,近幾年也在新北市八里、五股及相鄰地區出沒,每年4月至9月為其繁殖期,年產卵次數5次(每次約600顆),比白頷樹蛙產卵2次(每次300顆)具有族群競爭優勢,再加上其啃食其他蛙種蝌蚪與蛙卵的行為,嚴重威脅原生物種的生存。因此,新北市政府農業局與農委會林務局、東華大學楊懿如老師團隊合作,啟動清蛙計畫,保護本市的原生生態與生物多樣性。 斑腿樹蛙原產於華南、香港、海南島、印度、中南半島等地區,最初可能是因水生植物等植栽的引入而來到臺灣,根據林務局的調查報告顯示,斑腿樹蛙入侵地區多為人類活動頻繁的公園、溼地及開墾地,目前散佈於臺灣西部低海拔平地及丘陵。斑腿樹蛙屬樹棲型蛙類,在低海拔的空間資源上幾乎沒有競爭對手,其食物以昆蟲為大宗,亦會捕食共域蜥蜴及蛙類,若任此外來種快速的繁衍擴張,將會對生態系統與原生物種造成莫大的衝擊。 斑腿樹蛙為中大型蛙類,背部褐色有縱條紋、斑點、X或「又」字型花紋,大腿及股部內側有細碎黃色斑點,與臺灣原生種白頷樹蛙(布氏樹蛙)在體型大小、顏色或花紋都很相似,最大的差異在叫聲,白頷樹蛙的叫聲是響亮的「搭、搭、搭」,斑腿樹蛙是細碎連續的「嗝嗝嗝」或偶爾出現的「嘎嘎」聲。斑腿樹蛙於晚上活動,白天躲在樹上、灌叢或排水管中休息,多雨高溫的4月至9月為斑腿樹蛙主要繁殖期,偏好於有遮蔭的水生池進行繁殖,每窩卵泡約300至800顆卵,常黏在岸邊的草叢樹木上,因此容易藉由黏在園藝植物上散播到各地。

資料來源:新北市農業局農業新聞─『外來種斑腿樹蛙入侵 清「蛙」大作戰』

活動過程

我們與吳老師攜手合作,進行捕捉斑腿樹蛙的行動,雖然對現況可能沒有多大的改善,但仍然能減少牠們繁衍後代的機會。所以我們帶著要抓到100隻斑腿樹蛙的雄心壯志,前往田尾展開獵捕行動。 在漆黑的夜晚裡,要清楚看清每件事物都變得困難許多,且我們也沒有抓樹蛙的經驗,所以都以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拿著手電筒照亮每一片樹葉。第一隻的斑腿樹蛙由我們的吳老師先馳得點,大家紛紛好奇的圍上前去觀察,認清斑腿樹蛙的模樣後,便都摩拳擦掌,準備大開殺戒。很快的,第二隻也被捕獲了,而得手的人仍然是吳老師,真不愧「薑是老的辣」!後來我們也陸續發現幾隻斑腿樹蛙,卻因為不夠靈敏而獵捕失敗,不過大家都不氣餒,從失敗中汲取經驗,繼續尋找斑腿樹蛙。之後我們間終於有人成功捕獲,大家都相當高興,繼此次成功後,我們的運勢大開,接二連三的抓到了斑腿樹蛙。雖然並沒有達成要抓100隻的遠大目標,但今天的收穫仍讓我們心滿意足。

活動心得

因為班腿樹蛙是外來種,又沒有天敵可以抑制牠,所以牠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傷害相當大,我們除了要認識牠、獵捕牠,也是在「為民除害」,為了捍衛生態,這次大家都卯足全力積極尋找班腿樹蛙。 第一隻由吳老師先馳得點,我們靠近觀察牠的外貌,確認過後就分頭尋找,終於我們之間有人尋得牠的蹤影,大家紛紛蜂擁而上,結果一不小心就讓班腿樹蛙逃掉了,我們也從這次的失敗汲取經驗,知道不要發出太大的聲響,否則會把班腿樹蛙嚇跑了! 經過幾次的成功後,大家漸漸得心應手、觀察力越來越敏銳,雖然最終的收穫不算豐收,卻也是一次難得的經驗,為大家留下難忘的回憶。

※ 以上圖片來源為自行拍攝與網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