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後地理 |
|||
而屏障於高雄港外,被稱為「旗鼓相當」的兩個山頭,打狗(鼓)山與旗後山 , 前者打狗山,其實有相當多的名稱,如打鼓山、柴山、萬壽山、壽山等等, 其位於高雄市西側,濱臨台灣海峽,南北長約六公里,東西寬約二公里,面積約1200多公頃,略呈南北走向,最高峰海拔362公尺,是高雄港的北方屏障,稜線的西南側有一個高度差約60公尺的斷崖,稜線以東則大部分為原生石灰岩層且向東傾斜,形成單面山,不但是高雄港的天然地標,也是控制高雄港的制高位置。(蔡怡真等人,2004:28) 而後者位於高雄市旗津區,海拔50公尺,走向西南,地質上也屬於珊瑚礁 岩塊(石再添等人編纂,1996:34-5),為東北-西南走向,遠眺像一面旗子,舊 稱為「旗山」,而山後的聚落因此被稱為「旗後」,為打狗(高雄)的發源地(吳連賞,2000),由於地方志書曾標示現今第一港口的航道上,有著大小不一的礁 岩,所知道的有雞心礁、涼傘嶼、石佛嶼、石塔嶼。 | |||
(旗津區相關地圖) |
(旗津與高雄相望) |
||
「按邑治港口,哨船、大商船可至者,唯岐後、打鼓二港.然其當門有雞 心礁,船依左右而進;稍左則有不測,亦稱險道。」(王瑛曾,1962:25) 「在邑治右隔海參差遠近浮沉,而列於打鼓山左右者,西有石佛,石佛之 北有石塔,石佛之南有涼傘礁,舟人經此必鳴銅焚紙錢。」(余文儀,1962:15) 如此在地質的證據上,可以提供另一個思考面向,那就是打狗山與旗後山 是否原來就是一個相連的珊瑚礁岩塊,因為海水經年累月的侵蝕,才從中間崩 塌成現今的第一港口航道?而航道上大小的岩礁,就是原為相連的「旗鼓」珊 瑚礁岩的遺跡,若是如此,那流傳已久的打狗傳說,林道乾揮劍斬山,因而劈 出打狗與旗後兩山,將是前人對於自然現象的神話化,有了新的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