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參加的競賽類別:地方觀光資源

我們的地方社區:

芳苑鄉位於彰化縣西南沿海,昔日有著西岸明珠的美譽,鄉內的水產養殖興盛,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五番挖,當年的興盛,由於人口外移,至今傳統文化與產業已漸漸沒落。

芳苑是一個充滿傳統氣息的漁村聚落,寧靜的漁村讓來到芳苑的人們放慢了緊湊的生活步調,滄桑的三合院平房、辛勤開蚵的老婦人、緩緩前行的黃牛、享受溫暖陽光曝曬的蚵殼,交織著屬於芳苑的人文、傳統、特產之美。

芳苑潮間帶更是芳苑的一大特色,河川沖積下來的有機物質,滋潤了泥沙地,涵養了紅樹林、蟹類、螺貝類、底棲…各式各樣豐富的生態資源,海洋生態豐富造就了芳苑的養殖業及捕漁業,形成了傳統漁村聚落。

芳苑有太多需要被傳承延續、保護的傳統文化,或許,芳苑和大都市相比,交通並不是那麼的完善,建築、文化並不是那麼的華麗先進,但芳苑擁有全台灣唯一會下海的海牛車,海牛車是這裡傳統的交通工具,充滿人情味的漁村是這裡的人文之美,歷盡滄桑、不畏風霜的傳統三合院平房是這裡古色古香的傳統建築。

這就是我們的芳苑,令我們驕傲、需要我們傳承的芳苑!

專題的內容主要是介紹芳苑鄉西南沿海的觀光、生態、人文,專題主軸著重在芳苑潮間帶,讓大家能夠更了解芳苑潮間帶生態系,也能夠推動觀光,吸引喜歡親近大自然的朋友,能夠到芳苑來體驗潮間帶的各項活動及解說,再由潮間帶這個主軸延伸至觀光及人文,蚵田延伸到蚵農,再由蚵農延伸至海牛車,海牛車則可再延伸到傳統漁村聚落,這就是一個由生態延伸至觀光及人文的例子,結合地方的生態資源與人文特色,讓外界注意到芳苑這個小漁村,吸引遊客前來體驗彰化西南沿海地區的獨特文化、美景,帶動芳苑地方的經濟。


學校

家裡

100M

20M


問題項目

遭遇的問題

克服的方法

時間掌控

雖然我們從四月就開始進行訪問、開會的工作,但因為這之間要配合學校內的活動、考試,有時候去訪問時效率也不夠高,我們做的研究又需要花很多時間是走訪,因此時間很緊湊。

本來一開始大家都會拖延交稿時間,但隨著時間的逼近,漸漸的大家開始想各種有效率的方式來完成資料的整理、參訪的路線…等等,回家後有時間也會做,且工作都會依照隊員比較拿手的能力去分配,這樣效率比較高!

時間安排

因為我們的團隊是一到三年級混合的團隊,每個年級都會有自己的活動,三年級也即將面臨會考,需要將專注力放在學業上,有些隊員可能突然家裡有事或有外出計劃,想要全隊到齊真的很難度!

用社群網站互相連絡、上船心得與照片,讓當天沒辦法參與活動的隊員也能夠進入狀況,隊員間也會分享或互相提醒今天需要完成的進度。

經驗不足

因為這次參與專題研究的隊員,參加過網博的只有一位,其他人可能有聽過,但比較不熟悉專題研究的過程,有時候會白做工。

能詢問有經驗的同學,討論完後在一起去問老師可不可行,在做任何的資料整理前先詢問過老師,觀看歷屆作品也是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快速上手的好選擇!

文字撰寫

網路上的用語常常和語文邏輯上有一段差距,有些同學的資料中常常會出現錯別字、火星文或是文句不流暢的問題。

文字稿上傳到社群網站後,由一人統整,再由文筆較好的同學負責修改及校正,最後再交由老師修改。

分工合作

一開始的分工合作不明顯,常常導致資料交不出來的問題,會拖延到進度。

有些同學文筆較好,有些同學對美工設計較有天賦,有些同學的資料統整力強,每個人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溝通問題

因為我們主要都是以在地的阿公阿嬤為主,阿公阿嬤們平常溝通的語言就是台語,有些隊員台語講得比較不順暢,有些聽不太懂台語,在訪問時是一大問題。

採訪時讓能說台語的隊員溝通,適時讓不會說台語的隊員練習,其他負責記錄、拍照、錄音等記錄的工作。如此,訪問時每個人都會分配到工作!


一次又一次的地方走訪,一次又一次的心得記錄,一次又一次的體驗活動,帶領著我們探索芳苑的生態、人文、傳統文化之美,從蚵農務實、任勞任怨、努力不懈的工作態度中,我們學到了珍惜;從推動地方觀光人士背負著帶動地方觀光的使命,我們學到了堅持;從歷盡風霜的三合院平房中,我們觀察到了傳統建築之美;從地方居民那熱忱的語氣中,我們感受到了人情味。有夢最美,築夢踏實。為這些芳苑的點點滴滴做記錄、做研究是我們大家的驕傲,推廣芳苑的觀光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夢想,我們希望能讓大家感受到芳苑之美!

芳苑國中是一所濱海的小學校,周遭豐富的生態資源,影響了學生對於生態的熱愛及對環境的愛護,這次的研究主要是以地方的人文、傳統文化及潮間帶豐富的生態資源為主,了解蚵農的艱辛、生態的結構、傳統建築及地方特色,結合體驗及生態志工活動,讓我們更親近、愛護這片美麗的海洋。

語文領域

學習如何與地方耆老用台語溝通,網頁內的文字稿,也需要經過多次撰寫、校正,資料整理及文字架構提升文學造詣及閱讀寫作的能力。

數學領域

潮間帶體驗時,計算時間潮差。

自然領域

了解潮間帶內豐富的生態環境、動植物等,各類生物的主要結構及紅樹林觀察研究。

社會領域

潮間帶的地質環境、地方的歷史古蹟及傳統文化特色、了解芳苑的地理位置、面積及人口分佈。

綜合領域
  • 社會服務:生態解說,讓全校師生、遊客認識潮間帶之美。
  • 生命教育:在生態體驗完後,將捕捉到的螃蟹、螺貝類回歸給大自然,讓大自然能夠生生不息。
  • 生態觀察活動:培養洞察力,觀察潮間帶中各種不同的樣貌。
  • 生態休閒學習活動:到潮間帶耙文蛤、抓螃蟹,感受雙腳在冰涼的海水中踏進泥沙的感覺。
  • 人際關係溝通技巧培養: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採訪活動,讓我們漸漸的抓到與各式各樣不同的人融入他們及溝通的技巧。
  • 環境保育:遊客體驗後所遺留下的垃圾、工廠排放的汙水對生態的影響。
  • 家政活動:蚵仔的料理方式。
藝文領域

網頁插畫設計、生態彩繪桌椅、摺紙螃蟹、吸管螃蟹、鳥類藝術剪紙。

健體領域

除非採訪地點太遠,否則都以步行的方式達到愛護環境及健身的效果。

資訊領域

利用各項軟體完成網頁的文書、美工等工作,應用FTP上傳網頁。

生涯領域

了解蚵農、地方觀光,是一種職業試探,對未來的生崖規劃有所幫助。

環境領域

參加淨灘活動、擔任生態解說志工。

 

資訊科技類別 用途 提供者 貢獻度
桌上型/筆記型電腦 編輯資料、製作網頁、邊修圖片、文書處理。 學校、個人 30%
相機 紀錄採訪時的影像 學校、個人 22%
錄音筆 紀錄採訪時的談話內容 佩君老師 2%
耳機 聆聽錄音檔,將錄音檔修撰成文字稿 學校 1%
應用軟體

影像處理:Photoscape、photoimpact
文書處理:Microsoft Word
網頁製作:Dreamweaver

學校 22%
社群網站 互相聯絡、資料傳送、存放資料 網路資源 6%
電話 團隊互相聯絡、接洽訪談事宜 學校、個人 1%
隨身碟 存放心得、照片 個人 11%
繪圖板 網頁圖片繪製 佩君老師 5%
投影機 協助會議進行 學校 1%

 

採訪地方蚵農:

地方蚵農在養蚵的經驗及故事貢獻很大,我們到處走訪蚵農的家及蚵寮,在與蚵農聊天之於,了解蚵農的艱辛,第一級產業幾乎都是靠天吃飯,養殖業就是其中一環,蚵仔受到天氣、氣候、海水漲退、水質、養殖方式,而影響到產量、大小及口感,走訪的過程中,因為蚵農幾乎都是當地耆老,有些同學台語比較不流暢,溝通就是一個問題,拍照方面,阿公阿嬤很可愛,都會覺得自己不好看,不好意思讓我們拍,我們就一直誇獎他們來說服可愛的阿公阿嬤,與其說是去訪問,不如說我們是去聽阿公阿嬤講一段悠悠的歷史故事。

採訪海牛驛站:

海牛驛站的老闆非常熱情的回答我們所有的問題,除了我們用一問一答的方式了解海牛驛站外,老闆還補充介紹了許多關於芳苑和海牛驛站的故事,讓我們拍了很多的訪問照片、跟著海牛驛站的觀光客到潮間帶體驗生態活動,帶隊的小玉老師及國忠老師是很專業的解說員,他們傳授生態知識給遊客一方面也積極推廣芳苑的觀光發展,我們有問題問他們,他們都很樂意回答我們關於地方上的所有問題。

採訪偉傑的爸爸:

靦腆的偉傑爸爸,很專心的回答我們每一個問題,偉傑爸爸的主要工作是養蚵,訪問阿公阿嬤是聽他們「講古」及生活上的經驗,訪問偉傑爸爸主要是訪問他對地方的想法,及各種養蚵技術,偉傑爸爸也有飼養黃牛幫助他下海收蚵,他說芳苑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是交通建設,沒有交通就無法帶來人潮!

參加西南角生態體驗活動:

西南角體體驗活動,主要是為了推廣芳苑在地的特色、帶動地方經濟,希望能藉由此活動讓大家知道芳苑之美,這次的活動邀請我們上台表演暑假在漁村技藝傳承大會師中的戲劇,戲劇中將芳苑的特產、在地居民的生活、芳苑的街景、牛車…等,將芳苑的一切融入戲劇中,並自己DIY道具、化妝、穿阿嬤的衣服,把芳苑的人、事、物,活靈活現的表現出來,結束後也得到許多掌聲和回饋!

社群網站上的分享:

我們會將當天的照片、心得上傳到社群網站上,讓親朋好友知道我們的專題研究計畫到底在做些什麼、對芳苑有沒有影響及貢獻,常常會得到回覆,有時也會有人給一些回饋與建議,同時我們創辦了一個社團,會將所有的資料、照片、心得和所有隊員分享。

在家與長輩的互動:

我們的團隊中有些人家裡是從事養殖業,他們會利用放學回家後的時間詢問家中長輩,把長輩的故事、經驗、艱辛帶來學校與我們分享。

聽完當地蚵農的辛酸血淚,讓我們更珍惜餐桌上的每一餐;聽完了地方人士在背後默默的推動觀光,讓我們知道有這群默默耕耘的人,只為了讓芳苑更熱絡,更加了解芳苑有哪些特色能夠帶動地方經濟運作;聽完生態專家、環境保育人在述說這幾年來海洋生態汙染日益嚴重,讓我們更加愛護環境、了解環境保育的重要性。

在聽阿公阿嬤「講古」時,我們發現他們眼神中流露出感到溫暖的感覺,在我們茫茫的過著沒有目標的生活時,有一群人不分晝夜努力工作,維持家計是他們的目標、是他們努力的理由,阿公阿嬤努力堅持的精神,讓我們更努力的去尋找目標,珍惜身邊的資源。

俗話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訪問地方推動觀光的人士,他們說:「芳苑不是沒有資源,是很少人真的有心想去推動!」,老天爺給了芳苑一份大禮─豐富的生態資源,欠缺的只是有人去推動觀光,這讓我們對這份研究投入了更多熱忱。

生態專家、環境保育家,希望在推動觀光後,潮間帶還能保有原來的美貌,遊客隨手亂丟垃圾、工業廢水對海洋造成的汙染,是一門很深的環保課題,值得我們在這次研究上去討論、省思。

尊重智慧財產權與引用說明:

在進行網路、書籍的查詢、引用時,老師一在的強調智慧財產權的問題,必須在引用的資料上明確的標出出處,尊重原創作者.

在這次的研究中,除了生物介紹是引用書籍,其餘採訪、記錄、芳苑介紹…等等,都是我們自己走訪芳苑各地,收集資料在做統整的結果。圖片也幾乎都是我們每個人用相機親手記錄下每個活動!

發現、教訓和驚奇:

由於我們從2014年的4月就開始走訪各地,經過快一年的時間,有時候走訪時天氣炎熱,有時寒冷;有時風大,有時悶熱;所以要適時觀察天氣變化,準備相對應的措施,才不會感冒或是中暑!這是我們走訪時須要注意的地方!

這次的研究活動中,體驗了有趣的生態活動,走訪了許多芳苑在地人士的家,讓我們體會到了研究的辛苦與價值,訪問許多在地居民,發現了他們生活的不同面貌、方式及背後默默的耕耘與艱辛!也讓我們從各個角度看到了許多芳苑的傳統之美!

身分 參與人員 工作事項 百分比
學生 陳義朋
林宜蓁
洪偉軒
黃鈺捷
吳宇婕
鐘咚升
林羽珊
洪翊軒
  • 會議討論、工作報告
  • 填寫專題、地方描述
    上傳進度報告
  • 接洽、訪談採訪事宜
  • 採訪時文字記錄、攝影、拍照、錄音等相關紀錄工作
  • 將錄音檔打字轉為文字稿
  • 專題研究內容、組織網頁架構
  • 相片編修及分類
  • 撰寫採訪、體驗心得報告
  • 上網、收集相關書籍查詢資料
  • 網頁插畫設計
  • 製作網頁、上傳網頁
60%
指導老師 林佩君
  • 召開會議
  • 引導製作方向、研究方法
  • 教導攝影及採訪技巧
  • 陪同前往採訪及體驗活動。
  • 網頁製作教學
  • 文字稿修改
  • 交通接送到較遠的採訪地點
15%
校長 謝國士
  • 鼓勵學生,建立團隊信心
  • 關心進度
3%
生態專家 黃鵬霖
鄭清海
  • 提供專業生態知識
  • 生態資料的修改校正
5%
養殖業人士 在地蚵農
  • 接受訪問
  • 養蚵的故事與經驗
  • 提供資料、照片
8%
海牛驛站 李正傑老闆
楊玉如老師
李國忠老師
  • 介紹海牛驛站
  • 提供體驗活動
  • 生態及普天宮介紹
2%
彰化漁會指導員 黃姿菁
  • 漁村青少年技藝傳承大會活動指導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