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緣起

  飲食教育受到日本國家的重視,他們關心每天吃了些什麼?食物來自什麼地方?如何生產、銷售與烹調?希望透過教育學習如何「選擇」食物,瞭解農作物的生產歷程是否對人和環境都健康,不只以好吃或口腹之慾做為選擇的唯一標準,不當盲目的消費者。讓孩子親自觀察食物的生產歷程,有機會認識真正的農夫,聽聽農夫分享種植的技術,感受農夫的真誠。

  食物不只是要好吃,生產者要回歸真心,消費者應該去思考栽種的過程,以合理的價格來鼓勵與支持,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便宜。消費者改變對友善耕作農產品的接納程度,在推動對土地、自然、人體友善的農業發展過程中,走向一個正面循環。

  我們的家鄉位為彰化縣溪州鄉,緊臨濁水溪,是重要的農業生產區,稻米的種植面積廣大。而白米飯雖然不是餐桌上的主角,卻是我們傳統的主食,所以我們從飲食教育為出發點,以稻米為家鄉特產特色進行專題探究。

計畫概要

一、我們參加的競賽類別:地方特產特色
二、我們的「地方社區」--地方介紹描述

  彰化縣溪州鄉位於彰化的最南端,全鄉面積約74平方公里,南北長8.18公里,東西寬13.6公里,目前全鄉人口有三萬二千多人。溪州鄉位在東、西螺溪間的浮覆地,因是溪中之沙洲,故名「溪洲」,後來才改為「溪州」。(註一)
  溪州鄉東臨中央山脈山麓,南有全台第一長河—濁水溪,四周環境綠意盎然氣候宜人,沒有工業的汙染,土壤肥沃、天氣溫和,是個典型以農業發展的鄉鎮。日據時代,這片由濁水溪夾帶的肥沃土壤所沖積而成的區域,在濁水溪的河床上做一個小水壩,把濁水溪的水引進全臺灣第一條官方設置的人工水圳—莿仔埤圳莿仔埤圳貫穿整個溪州鄉,像母親一樣孕育著當地土壤的生命力,源源不絕地將飽含有機物的溪水引入,滋養了這裡豐富的農產,所以溪州鄉全部的農田都是依賴這條水圳來灌溉。彰化縣稻作產量是全國第二高,溪州鄉稻作種植面積約為1840公頃,溪州鄉的稻作產量是全縣第二高,在全國各鄉鎮稻作產量中,溪州鄉則是排名全國第13位,所以我們的家鄉是稻米的重要產地。(註二)

參考資料: (註一)微笑台灣319鄉鎮 http://www.319.com.tw/village/villageDoc/128
(註二)農糧暑農情報告資源網 http://210.69.71.26/afa/afa_frame.jsp
圖片來源: 溪州尚麻吉團隊拍攝
三、專題描述

  彰化縣台灣的米倉之一,稻米也是溪州鄉種植面積最大的農作物,米是飲食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因此我們選擇稻米作為專題的探究主題。
  濁水溪流域出產的米稱為濁水米,濁水溪水富含礦物質,各種相關元素充足,供給水稻必需的養份,養份轉換完整,使稻米長得更好。因此在此栽種的稻作結穗纍纍、米粒飽滿、豐盈剔透、富黏性、口感佳,香Q好吃,是米中極品。但是我們從社區超市所販售的包裝米中,卻無法尋找到家鄉所生產的濁水米。在參觀溪州成功旅社日式建築的活動中,我們發現了家鄉溪州「尚水」的米就在這裡,原來家鄉有一群農夫努力地在自己的田地上,以友善土地的方式種植著無毒安全的稻米,在古色古香的成功旅社推廣在地的好食材。
  首先,我們認識家鄉的地理環境為何適合稻米的種植,再藉由飲食教育的精神,瞭解稻米的生產過程,探討這群友善土地的農夫辛苦背後所堅持的理念,體驗推廣在地友善食材的艱難,自己烹煮米食的料理,享受一碗自然友善的米飯。

四、研究方法與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
1.資料分析

設計表格讓六年甲班全體同學填寫三餐主食內容的記錄。

統計、分析三餐主食食用米飯的比例。

2.小組討論

擬定研究主題,討論專題研究架構、設計問卷、訪談題目、規畫動手烹食及尚水米銷售體驗活動

3.參觀訪談

育苗場參觀 (瞭解秧苗培育過程)

農夫訪談-插秧、分蘗、抽穗、黃熟,記錄稻米的生長歷程。

全聯、省錢超市(市售米的調查)。

中興榖堡稻米博物館、農會、傳統米行參訪,瞭解稻米收割後的旅程。

成功旅社農用書店參訪、樹園與水田濕地導覽、米之神便當大賽、尚水穀倉參訪、純園收割,瞭解尚水米的經營理念與銷售策略。

5.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學校四.五.六年級學生家長購買米之消費行為,瞭解家長們對白米購買想法與抉擇。

6.資料整理

整理訪問及問卷資料,利用網頁完整呈現。

 

網路環境

一、學校的網路環境: 

  學校有電腦教室,每台電腦都可以透過網路上網。我們大部份是利用午休或部分課程時間(綜合、藝術與人文領域)討論、查詢、搜尋資料等。

二、隊員家中的網路環境:

  隊員家中都有 ADSL或cable接線上網,可將家裡的資料傳送到網路硬碟上。

三、隊員處理資料的方法: 

  透過老師建構的網路硬碟,在學校或家中都可處理資料。

計畫總覽-問題的克服與解決

遭遇的困難 問題的解決

缺乏稻米相關知識

雖然我們每天在吃飯,但是我們對於稻米的生產過程,以及稻米到餐桌的旅程並不清楚,所以在擬訂訪談題目與設計問卷題目有困難。老師請我們上網查詢相關知識,讓我們對於研究主題能做基本的認識與瞭解。

查資料及老師指導

我們先上網查詢有關稻米旅程的知識,以及飲食教育相關的雜誌及報導。經老師的指導,讓我們更進一步的釐清研究架構與研究方向,有助於研究的進行。

訪談經驗不足

因為隊員們平時個性文靜,也欠缺訪問的經驗,在訪問方面需克服心理上的恐懼。在訪談初期,我們只照著訪談的題目進行訪談,老師常常提醒我們在訪談時如果遇到不懂,就要主動提出自己想問的問題。

充分準備與反省檢討

訪談前,我們互相進行練習,增進我們的膽量,在訪談時也比較流暢。 訪談後,老師會告訴我們訪談時的缺點及解決的方法,我們也要保持好奇心主動提問。

時間有限

網博團隊的學生下課後幾乎都要參加安親班或課後才藝班,所以能完成網博作業的時間有限,在學校一起討論的時間也非常少。

做好時間規劃、善用時間

我們從暑假就開始進行網博,平日利用早修時間、午休和星期三的課後時間進行研究工作、訪問活動及製作米製品,寒假期間依然到校進行最後的網頁統整及呈現。

缺乏撰寫研究報告的寫作能力

對於撰寫研究報告,我們通常都將活動的過程一字不漏的寫進訪談記錄,或抒發個人的心情小語,但是網頁作品需要依據研究結果、思考統整。

老師批閱指導、觀摩學習

在進行寫作時,我們時常遇到挫折,老師批閱後同學作修正。累積寫作經驗,加上觀摩同學的作品,寫作功力有所進步!

缺乏網頁編輯能力

我們想要在網頁上呈現完整的資訊,可是我們以前只會操作Word文書處理、PowerPoint及Excel。

請教資訊專長教師

我們請教詠本老師,請老師教我們使用dreamweaver網頁編輯軟體來製作網頁。

 

計畫總覽--心得感言

  在2015年的七月,婉婷老師提議帶領全班參加「網界博覽會」。此時,「溪州麻吉團」誕生了。
  老師教我們如何進行訪談、書寫日誌與心得,如何使用PhotoScape修改照片、使用Excel製作圓餅圖、製作網頁等。我們實際到稻田觀察記錄,了解稻米的一生:選稻種、培育秧苗、插秧、成長、抽穗、成熟、收割等;我們也進行三餐米食生活的調查,瞭解「米」在飲食中的重要地位;在超市市場調查中,發現白米很少有機無毒的,幾乎都有噴農藥、施用化肥及除草劑;參觀米之神便當大賽,看到選手們的便當大多都是使用溪州在地的食材。最特別的是老師為了讓我們瞭解米的料理變化,指導我們利用尚水米製作出美味的米料理。除了瞭解理念之外,我們擔任尚水大使,向師長及家長們介紹尚水米,希望更多人「一起吃好米,關心餐桌的食物,也以行動保育生態並支持友善小農」。
  我們在團隊合作當中,學習到做事要細心認真、為人處事的道理,在同學遇到困難與挫折時,彼此互相幫助與包容。也因為參加網博,讓我們從懵懂到了解,雖然這過程很艱辛,但還是要繼續堅持下去,一路走來所學到的知識與成就感是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到的。謝謝老師們這幾個月來帶領我們做網博,我們的心中充滿了感激,謝謝老師,我們會珍惜的!

資料來源: 溪州尚麻吉團隊編輯、撰寫  
圖片來源: 溪州尚麻吉團隊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