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份報告 專題研究時數:63小時
觀賞「農夫與他的田」並撰寫心得

時間:2015/9/7~2015/9/11
研究進度之重點

觀賞「農夫與他的田」影片-
1.濁水米的穀倉-優越的地理環境
濁水溪流經彰化平原,溪裡的濁水帶有豐富的天然物質,當濁水溪的黑水流到田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層厚厚的黏質土,透過濁水溪種出的農作物,都是極品中的極品。
2.莿仔埤圳的灌溉-濁水溪帶來肥沃的黑土
日據時期(1901年),開鑿台灣第一條官設水圳──莿仔埤圳,是彰化縣第二大的灌溉系統(僅次於八堡圳),在溪州鄉引進濁水溪的水,灌溉整個彰化西南地區的六鄉鎮,透過莿仔埤圳的灌溉帶來肥沃的黑色土壤,讓溪州的農田幾乎都是超級良田,稻米產量豐富。

心得:

觀賞「農夫與他的田」的影片後,我才了解彰化縣溪州鄉原名「溪洲」,處位於東螺溪與西螺溪之間的平原沙洲,因而得名。日治時期人工挖掘建設的莿仔埤圳,有許多充滿人情味的童年回憶,如今也還是守護著溪州鄉的稻田。

第 6份報告 專題研究時數:18小時
閱讀關於分蘗資料

時間:2015/9/8(星期二) 午休
研究進度之重點

1.瞭解稻米生長歷程-分蘗期
老師說分蘗是稻苗在靠近土壤的部分生出分枝,剛長出來的分枝會比較矮小。
2.瞭解稻米灌溉排水的管理
將灌溉溝渠中的水引入田中,或是把進水停掉就是「剖水」,水稻對水的需求依不同生長階段各有不同。且稻米的產量及品質和灌溉排水管理有密切的關係,有時要刻意停水晒田,好讓稻子根系往下紮根,可充份利用較深層的土壤養份,也可有效預防水稻生育後期倒伏,有利於水稻後續之生長。
3.稻田觀察記錄
經過三個禮拜,我們再去田裡實地測量水稻高度,發現稻子長高大約快50 公分,我們那時栽種只用了大約5株秧苗,可是現在竟然有約15株了,尚水米稻株間長得較稀疏,不像慣行農法的稻苗間距非常密集。

心得:

今天實地測量稻米高度時發現它長高了不少!可是剛插秧時一叢秧苗明明只用了大約5株,可是現在卻增多了一倍以上,原來現在是稻子的分蘗期,在觀察稻米的高度時,我們發現田裡的水,有時有水,有時卻沒有水,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為了讓水稻尋找水分往下扎根,避免稻子收割時承受不住稻穗重量而一片倒。

第 7 份報告 專題研究時數:77小時
超市市場調查、米食問卷調查

時間:2015/9/14~2015/9/18 
研究進度之重點

1.參訪全聯、省錢超市-瞭解消費者購買米的選擇因素
記錄超市販售包裝米的品牌、產地、稻米品種、品質規格、價格、生產履歷、是否為濁水米、是否為有機米等。將記錄結果整理於Excel檔案中,方便日後的統計分析。
2.家庭米食及購買行為問卷調查
(1)家庭米食習慣:早餐、午餐、晚餐食用米飯的情形。
(2)購買地點:了解家庭在何處購買白米。
(3)購買考量因素:家庭購買米時,考量的因素是產地、品牌、價格為主,或是以生產履歷、有機米為購買意願。

心得:

 根據統計結果,我們得知三好米這個品牌的產品種類最多,其次是中興米,其餘還有16種不同的品牌。各種不同包裝米的價格大約是在每公斤40元到140元之間。其中價格每公斤40元至80元,占了百分之六十以上,有機米的價格每公斤約110元到140元,最為昂貴。大部分包裝米的產地來源,大多標示為台灣,僅少部分會標示縣市或鄉鎮,只有三個產品有標示稻米品種,其餘僅標示白米。
今天到超市調查,讓我了解包裝米的選擇非常多元,價格差異也很大,但是我們卻無法從價格或產品內容標示得知各種包裝米品牌的差異,我們很想知道消費者是如何挑選包裝米。
第 8 份報告 專題研究時數:55小時
食育的萌芽與農民訪談擬題

時間:2015/9/21~2015/09/25
研究進度之重點

1.食育的萌芽-我們收集分析許多與食育有關的資料,瞭解食育就是要讓我們了解每天吃了些什麼?食物來自什麼地方?如何生產?
(1)認識生產者:
專業的技術與不斷改良的農法,讓大家認識新世代的農夫,傾聽農夫分享烹飪或種植的點滴,讓大家能夠貼近接觸無毒農法的蔬果樣態,感受農夫的真誠。
(2)學習價格外的價值:
選擇產品時不可以只求外觀、便宜與味道,可以鼓勵消費者不只被動地按照「價格」購物,更能主動瞭解產品的「價值」再做取捨,建立起「一分錢,一分貨」的觀念。
(3)從消費者改變做起:
消費者對農作物的接納程度,只要是無毒、自然栽培、符合法令規定等,都可以食用,不需堅持非得是有機作物。應對土地、自然、人體採友善的態度,讓農業發展走向一個正面的循環。

2.農民訪談擬題:
9月8日到廖明欽阿伯的田地測量水稻高度時,發現水稻正處於分蘗期。經由此次的觀察,我們將發現的問題,擬定設計成訪談的題目,準備下禮拜要去訪問阿伯。

心得:

我們認識瞭解生產者的意義,透過生產者的分享,不但可以清楚食物的來源、製作的原料、烹飪與種植的改良技術,還可以感受到農夫對農作物的真誠。
一般的消費者對市面上的產品要求,都有著對外觀完美無缺、價錢公道合理及味道美味可口的需求,但卻不知道也許食物中可能殘留了某些對人體有危害的物質。消費者應改變自身選購農作物的既有觀念,選擇對土地、自然、人體採友善態度耕作的農產品。
經由觀察測量水稻高度發現的分蘗現象,我們對此產生很多疑問並將之擬定為訪談題目,例如:分蘗現象的過程如何、分蘗現象會持續多久、分蘗期間是否需施用有機肥料、這段期間水位為何忽高忽低等問題,我們將會透過訪談阿伯以釐清心中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