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後的稻米到哪去了?它們是如何來到消費者的餐桌呢?

 

  稻子收割後有的農夫會保留一些稻穀,他們會在院子裡採日晒古法曬稻,將稻穀曬乾貯存,再用小型碾米機分批碾製白米分送親友或供自家食用。有的小農以有機或無毒方式栽種,想提高耕作利潤而採用網路或電話訂購的方式自產自銷。
  大部分的農夫都是將收割後的稻穀賣給糧商或農會。收割後,必須儘速烘乾、妥善保存,防止發芽。但烘乾機、碾米機、倉儲設備,動輒千萬元起跳,只有大型糧商才有錢購買設置,所以大型糧商將稻穀處理精製後,再以白米包裝進行販售,消費者由各個通路商自行採購回家食用。

  另外各地農會代替農糧署向農民收購公糧,每年收購公糧達稻米產量三分之一,做為戰備安全存糧或用以平抑糧價,分別儲存在各地農會穀倉。但政府收購的公糧去了哪裡?有部分公糧用來調節市場,但有相當比例最後全都打成飼料了。
(註一)

  左圖上方的字是什麼意思呢?看了下方的說明後應該就知道了吧!這張圖片是在中興穀堡稻米博物館內的牆上,吳苑魁經理告訴我們一定要知道農民們如何用台語來表達賣米的意思。

參考資料: (註一)天下雜誌 532期 揭開「混米暴利」的內幕
圖片來源: 溪州尚麻吉團隊拍攝、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