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辛苦談
  荔枝分為早期的黑葉與現在玉荷包,早期的荔枝較有古早味,籽比較大,但是肉比較少、甜味普通,現在的荔枝籽較小,而且肉多半較甜。
  阿伯從18歲開始種植荔枝已經長達60年了,在這裡種植了14年,在山上的種植13年,因為從阿伯的爸爸媽媽就已經開始栽種荔枝了所以阿伯繼承家業從小開始從事農業工作,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品種的改變已經從以前的黑葉改成現在的玉荷包,以前如果賣得不好其實可以把土地賣掉,但現在就算賣得不好也是想要繼續種荔枝,因為
生產荔枝當然也是要有一定的技術,而且現在的農民不單單只會種植某一種植物,像阿伯在其他方還有種植苦瓜和一些蔬果。

 註:親切的果農  註:組員與果農合照


  種植荔枝要依靠天氣吃飯,在幼苗的時候如果天氣太熱或者起南風就沒有辦法收成。如果起南風的話,荔枝就會掉光光,那就沒辦法賺錢了。阿伯說:「種植荔枝也是賭運氣的一種,一切都要靠老天爺決定。」所以就算技術再怎麼厲害,如果老天爺不幫忙,那也是白忙一場。荔枝沒有什麼的防護的措施,一切都是靠天,大部分的農民種植荔枝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最多就另外種植瓜類等等,但如果技術好一點的話,收成時就會豐收,但如果技術不好的話,可能會較難收成,但前提是要農民認真、有耐心才有辦法種得下去
 
  政府為了保障農民,舉辦了「文化觀光節」,阿伯說這個文化觀光節讓遊客有吃、有得玩,而且農民也有得賺,一舉兩得,阿伯已經連續參加了3年了,雖然政府沒有投資農民任何資源,但是有參與荔枝生產班,而且在文化節也有擺攤。阿伯覺得這個節日很棒的原因是文化光觀節擺攤是免費的,但是要遵守規矩,如果有違規、太髒亂或者是亂抬舉價格就要罰兩千元。因為有這樣的規定大家不會亂來並且守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