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東螺溪 > 濁溪總論

濁溪總論

濁水溪是中臺灣的母親河,也是一條典型的荒溪,善變而難以預測,它在枯水期時風沙滾滾,豐水期卻時常氾濫,一旦雨勢驟大或上游潰洪,猛烈的水勢一不小心就要把河道推到別的地方,三百多年來大改道至少有三次,小改道更不可勝數。東螺溪便是濁水溪沖出的無數支流之一。
濁水溪水系圖
經濟部水利署官方名稱:舊濁水溪排水(西元一九四○到一九七○年代間叫它麥嶼厝溪)。
主流總長:34.295公里。
水源地:一、溪州鄉下水埔西側,縣道141號彰雲大橋下面的莿仔埤圳導水路 (南路舊濁水溪) 。二、田中鎮大新排水 (北路舊濁水溪、北斗溪) 。
出海口:一、福興鄉福寶村北側、福寶海堤東側(北路主流麥嶼厝溪),目前因填海造陸工程被匯入吉安水道。二、漢寶村北側、福寶海堤西側(南路漢寶溪)。
東螺溪這個名字是日治時期的官方稱呼,出自伊能嘉矩的《臺灣文化志》(原文叫做「台灣文化誌」)。東螺一詞來自北斗的別稱,是用河洛語從巴布薩族(Babuza)原住民的東螺─寶斗社(Dabale-Bao-a-ta、Dobalibaota或 Dobalibaiou,拼法有點多) 社名中Dabale這兩個音節譯來的。濁水溪與原住民有極大的關連,還曾逼得他們遷徙到八卦臺地一帶。
東螺溪不同的河段還有北斗溪(寶斗溪)、大武郡溪(高拱乾《臺灣府志》中的稱呼,大武郡社在現在的社頭)、漢寶溪(在福興和芳苑交界處的小支流)等等不同的名稱,溪湖人則稱呼它為大突溪(這名字來自原住民的部落,荷蘭人拼做Turchara或Taytoet)或溪湖溝。
濁水溪主流改道情況到了今天還是個大問題,下面是不同學者單位的說法(資料整理自張素玢《濁水溪三百年》):

 

林朝棨
(1947)

陳正祥
(1949)

大矢雅彥
(1964)

水利局
(1971)

張瑞津
(1983)

1697年
康熙36年

 

東螺溪
(北路)

 

東螺溪
(北路)

東螺溪(西螺溪)
(請注意,是中路)
&虎尾溪(南路)

1793/1795年
乾隆58/60年

乾隆末年

虎尾溪
(南路)

乾隆末年

虎尾溪
(南路)

1793年
乾隆58年
虎尾溪
(南路)

1795年
乾隆60年
虎尾溪
(南路)

 

時間未詳

西螺溪
(中路)

西螺溪
(中路)

 

 

 

1898年
明治31年

東螺溪
(北路)

東螺溪
(北路)

東螺溪
(北路)

東螺溪
(北路)

西螺溪(中路)&麥嶼厝溪(北路)

1911年
明治44年

 

 

西螺溪
(中路)

 

 

我們認為,濁水溪各支流在過去並非像今天這樣水量懸殊,水流各行其道,流量或許有些差別,然而何者確實可稱為「主流」不必強爭。

參考資料

1.陸傳傑等《裨海紀遊新注》大地地理,2001.04
2.台語與佛典〈東螺社與西螺社〉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0/05/blog-post_7782.html
3.張素玢〈平埔社群空間地圖的重構與解釋— 以東螺社與眉裡社為中心〉http://studentclub.tku.edu.tw/~taiwan/chang/Ershuei-Shiang/index6_2.htm
4.高拱乾《臺灣府志‧卷一‧山川‧臺灣府水道‧諸羅縣水道》。http://www.guoxue123.com/tw/02/065/011.htm
5.張素玢《濁水溪三百年》新北市,衛城出版,2014.06。
6.經濟部水利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