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硐名稱由來與演進

侯硐,原名「猴洞」,位於新北市瑞芳區溪谷中。四面環山,地形陡峭的猴洞,因為山上有許多石洞裡住著猿猴,因此得名。由於地形限制,直到鐵路連接到侯硐之前,山裡頭的居民們很少與外界往來,過著依山傍水的純樸生活。清朝中期即有調查此處礦物蘊藏量;至日治時期中期,發現猴洞擁有豐富的煤礦,開採煤礦使得地方經濟突飛猛進興盛之後,由於挖礦時洞裡有水會大幅度的影響工程,又巧碰到洞字有個水部,被認為是不詳的徵兆而改名為「猴硐」。後來,政府覺得「猴」字當成一個地名不大雅觀,而進而改成「侯硐」;同時間的,地方人士覺得應該保留地方部分文化,所以在火車站掛上了「侯硐」與「猴硐」兩個名字,也形成了當地特有的形象之一。

侯硐早期的交通非常不便利,位於四面環山的溪谷且地勢險峻而陡峭,是非常難與外界往來的。直到火車的通車之後,人們來回侯硐與城市之間多了一份快速和便利,也帶進了新的住民、新的技術與新的產業。原本僅是小鄉村的侯硐之後大轉型成為全臺灣第一大煤礦產業區是侯硐翻身的階段,使得侯硐變的繁榮。而侯硐的人們也大多數於煤礦產業裡工作,養家活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