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
•飲食
農家對食物的態度,以節儉為本,少有牲禮,根莖菜葉為主。
菜色不多變,不吃生食,不吃牛肉,吃飯時為共桌式,長幼尊卑有序、男先女後,吃飯時長者先開動,
有一定的順序。
較特別的,每逢年節時,必有三牲五牲,盡可能避免蔬菜,少用地瓜、萵苣、甕菜、絲瓜、南瓜及茄子
等家常食用的蔬菜,祭祀一天使用的料理,可說是平常半月甚至是一個月的份量。(來源:台灣的生活節俗)
食物簡介 :
蔬菜 : 農家副食品幾乎皆是蔬菜及醃菜,調味料只有鹽和糖,寫蔬菜未必能自給自足,有時還需至外地
購買;醃菜可增加保存期限,所以醃漬類食物在農家也十分常見,多以鹽醃蘿蔔(圖1-1)、蔭瓜(圖1-2)、芥菜、越瓜、薑 …… 等。
(來源:台灣的生活節俗)此外也有「曝乾」有高麗菜乾、花椰菜乾(圖1-3如下)等先燙熟之後,再予以曝賽成肝,可
儲存數年之久。(來源:民俗思想起)
1-1 |
1-2 |
1-3 |
(圖片來源:http://tassmania.pixnet.net/blog/post/16032558-%5Bf%5D-%E5%8F%B0%E5%8C%97-%E9%BE%8D%E9%96%80%E5%AE%A2%E6%A3%A7%EF%BC%88%E8%B2%93%E7%A9%BA%EF%BC%89)
肉 : 蘇軾曾云 : 「無竹令人瘦,無肉令人俗」傳統農村中,豬具極重要的地位,肉、骨、油、血、皮、
腦、甚至於內臟,皆有所用,與農民生活密不可分。另外,與豬相同廣為被農家飼養的雞隻,也是一大
重點,因諧音「家禮」,所以備受喜愛,是宴客的必備品。 (來源:台灣的生活節俗)
•葉家阿嬤訪談
早餐通常是吃粥,有時吃飯,爸爸(葉啟仁)都會搭配味噌湯來吃。阿嬤還說之前在割稻時,家中的女性
都會做割稻飯,菜色有自已養的鵝肉、紅燒魚肉、菜及飯等等。裝在籃子裡後用擔子送去。以前農業社會
,每到稻子收割的季節,村民左右鄰居都會互相幫忙,這些人都沒有收工資,加上割稻是很辛苦的一件事
,所以為了慰勞割稻人員的辛勞,農家總會準備簡單飯菜讓大家填填肚子。 到了吃飯時間,及中途休息時
間,肚子正餓的時候,主人會貼心的準備點心跟正餐,一些簡單的菜餚,用扁擔挑著竹子做的籃子,裡頭
裝一些飯菜來犒賞大家的辛苦。這就是簡稱『割稻仔飯』的由來。
(文字資料來源:葉阿嬤口述後整理)
(圖片出處:http://blog.toko9463.net/?p=2757)
阿嬤會做菜頭粿、芋粿、發粿、甜粿和包仔粿。 (來源:陳玉仔阿嬤)
•葉家阿公訪談
葉惠清先生照片 |
葉宗返先生照片 |
(照片來源:葉阿公提供 陳畇涵翻拍)
•阿公國小時,是在北斗讀書,就讀日本學校,高中時就讀台中州立第一中學校 ( 今國立台中第一高級中學 )
專收台灣學生。日本學生是讀台中州立第二中學校 ( 今國立台中第二高級中學 )。
•當時阿公還在讀書時,五六年級是讀整天,通常會帶便當去學校,菜色會有飯、豬肉、滷蛋之類的。
•在學校吃便當時,阿公的日本同學,會常跟阿公拿滷蛋,因他們都沒吃過滷蛋,但也因他們同學之間感情好,
所以不會太介意。
•阿公當時在日本學校時,其實和日本小孩相處得很好,而且當時阿公的成績幾乎是班上前五名,第一名都是
日本小孩,因題目都是日文,所以日本小孩佔優勢。
•葉阿公和阿嬤平時在家時常覺得沒人陪,很無聊,但過年時,孩子及孫子們都會回來,家中就會十分熱鬧,
他們其實就很開心、心滿意足了。(來源:葉倉然阿公)
參考書籍:台灣生活節俗,?原通好著 ,李文祺翻譯 出版社:臺原出版社
參考書籍:民俗思想起,陳正之著,台灣省政府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