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片123  ✿採訪播片師  電影發展史

 
 
 

目前位置 321卡麥啦 電影發展史


電影發展史
 

年代

西方電影史

中國電影史

起源

  電影史上最初把聲音帶入電影的是美國人。在1972年,電影進入有聲時代。
  電影的史前史幾乎和它的歷史一樣長,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產物,電影的誕生,確實經歷了歐洲國家中許多的科學家、發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長的實驗過程。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歷經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歷史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電影都留下了優秀的代表作。

20年代

  1927106日,由華納兄弟公司拍攝並上映的一部音樂故事片《爵士歌手》,便標志了有聲電影的誕生。與此同時,美國、蘇 聯和歐洲的一些國家的發明家們也一直在從事著這方面的研究。因此,可以說聲畫同步的觀念幾乎與電影藝術同時誕生,使得電影進入 了有聲時期。

代表作:
《爵士歌手》

《爵士歌手》



  20年代拓荒時期,有《孤兒救祖記》等關注社會改造的進步電影;抗日救亡時期,有《中華兒女》等鼓舞鬥志、弘揚愛國主義的影片;抗戰後,《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又深刻揭示社會矛盾和本質,形成現實主義的創作潮流。
 

代表作:
《孤兒救祖記》

《孤兒救祖記》



30年代

  彩色電影開始普及。1930年美國導演弗拉哈迪拍攝的《北方的納努克》就開創了紀錄電影之風,接著而來的美國紀錄派、英國紀錄派一直在探索電影的紀錄本性。



代表作:
《北方的納努克》

《北方的納努克》



  這一時期最重要的電影現象就是左翼電影的勃興和發展,「左翼電影運動促進了中國電影的歷史性轉變,它形成了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傳統和民族化風格。」於是以《狂流》、《神女》、《十字街頭》、《馬路天使》為代表的一批優秀影片紛紛問世。

代表作:
《神女》

《神女》



40年代

  好萊塢電影企業-派拉蒙公司,在阿爾道夫﹒楚克曲領導下,於本世紀10年代就建立了「一攬子租片」的方法,並在20年代控制 了全國1000多家影院。

代表作:
《功夫》

《功夫》



  1940~1950年代開始,電影開始成為具有高度意識形態及政治宣傳的系統,與國民政府遷台有關。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民族電影變成為國有企業。

代表作:
《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



50年代

  把電影的再現美學推向深入的是50年代法國電影評論家安德烈•巴贊,提出了長鏡頭理論。隨著長期政府檢查制度淡化,在未來電影中能夠獲得一些影響力。在派拉蒙反壟斷案結束後,好萊塢電影製片廠不再擁有電影院,因此致使美國影片能夠在美國電影院不需要審查制度。

 

 

代表作:
《萬花嬉春》

《萬花嬉春》

  大陸電影人有著教育廣大革命群眾的使命,大部分影片都是為中共歌功頌德的教育意義。踏入「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時期,電影文化受到嚴重打擊,電影製作題材受到限制,僅剩下八套「樣板戲」,京劇類型的《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芭蕾舞類型的《白毛女》、《紅色娘子軍》,交響樂類型的《沙家浜》。

代表作:
《白毛女》

《白毛女》

 

60年代

  60年代末興起的政治電影就是這一派的延續;以德•西卡為代表新左拉派,後來這一派偏向了生活流,原封不動地照搬現實、大量的長鏡頭、毫無目的的細節描寫就是這種風格的典型特徵。他們掌握了六十年代歐洲發展起來的技巧。1967年的電影《邦尼和克萊德》標誌著美國電影重振的開端,也意味著此後新一代電影在票房上能夠取得成功。

代表作:
《邦尼和克萊德》

《邦尼和克萊德》



  1964年由周恩來總理倡導的一場集音樂、舞蹈、詩歌於一體的史詩式彩色電影《東方紅》登場,這是大陸第一部彩色電影,以描繪中華民族近代史歷程為內容;雲集了當時大陸文藝界的著名演員王昆、郭蘭英、才旦卓瑪、劉秉義、李光羲、鄧玉華、柳石明、張越男等等,也誕生了別具特色的革命電影歌曲像《南泥灣》、《井岡山》等等傳唱至今的優秀作品。

代表作:
《東方紅》

《東方紅》



70年代

  70年代以後,有兩股影響較大的電影潮流。一是“政治電影”,它以某一重大的政治事件為中心,矛頭直指現政權,直接反映人民最關心的社會問題。

  “政治電影”以意大利和法國為中心,其影響波及全世界。還有一股並行的潮流,這就是異軍突起的“新德國電影”。




代表作:
《鐵皮鼓》

《鐵皮鼓》



  1978年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電影製作,開始重新進入正常的創作。由一連串訴說「文革」苦難的傷痕電影,重新展開了電影創作向人性的回歸和藝術的追求。由傷痕文學改編而來的影視作品,如改編自古華作品由劉曉慶主演的《芙蓉鎮》,這些作品充滿了批判,既不斷反思「文化大革命」給人性帶來的毀滅性傷害,也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充滿希望。

代表作:
《芙蓉鎮》

《芙蓉鎮》



80年代

  整個80年代早中期誕生了大量的3D電影,如《13號星期五》(1982)、《鬼哭神嚎》(1983)、《大白鯊3D》(1983)等,但即便如此,主流電影人對這種形式的電影依然報有排斥的態度,一方面是3D電影有很多藝術水準的確不高、自降身價,另一方面3D技術的局限性依然很大,還達不到他們對電影高品質的要求。很快,在新鮮感散去後,3D電影再次被觀衆打入冷宮,以至於很長時間內人們只能在一些遊樂場所看到這樣的電影了。

 

代表作:
《大白鯊》

《大白鯊》



  可說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前期是電影的一個黃金時代。1984年伴著《黃土地》中攝人心魄的大西北旋律,一種大陸特殊民俗風情的選材風行了整個八十年代的大陸電影,使得大陸的華語電影創作創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在後毛澤東時期,中國新電影中出現了一股新的製片浪潮。最為顯著的就是80年代的”第五代電影”(主要由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導演所拍攝)。此期間知識界發起了一場廣泛的、全國范圍的”文化反思”與”歷史反思”。

代表作:
《天雲山傳奇》

《天雲山傳奇》



90年代

  美國的獨立電影逐漸成長。更為便宜的數位攝影機出現,以及非線性剪輯與混音軟體、個人電腦的普及,使個人拍攝電影的門檻降低。日舞影展等針對獨立電影的影展,也使許多有創意的新電影工作者嶄露頭角。許多大型電影公司成立旗下的獨立電影公司,以製作獨立電影,或經手外國電影的購買與放映。



代表作:
《辛德勒的名單》

《辛德勒的名單》



  1993年,呂麗萍主演的《藍風箏》被禁演;1994年,鞏莉,葛優主演的《活著》被禁演。由於內地不符社會發展的審批製度,讓很多有創作力的年輕導縯開始走嚮地下獨立作品的道路,大陸的獨立電影多以民生角度反映社會底層的生存狀況以及描繪大陸快速轉型期各階層領域的訴求,對比於政府自上而下任務式的宣傳電影,更能得到不同民衆的共鳴和啓發。

代表作:
《本命年》

《本命年》



現今

  由於大量的便宜、高品質的數位攝影器材的問世,許多獨立電影工作者不再依靠大型電影公司出租器材以拍攝電影。非線性剪輯軟體的出現,與個人電腦的普及,使得後製的過程更為簡單。隨者電視的普及,好萊塢的大型電影公司轉而拍攝奇觀電影。好萊塢的大型電影公司企圖利用奇特、刺激的觀影經驗留住日漸減少的觀眾。

  中國大陸的電影人開始以更成熟務實的方式面對迅猛崛起的電影產業,電影類型也不斷增加,各式新舊片種被不斷激碰嘗試。而大製作也重回劇本劇情主導的拍攝方式。2010年中國內地票房更突破100億人民幣,形成世界矚目的電影市場2011年中國大陸電影票房,超越英國和印度,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電影市場。

 

動畫首頁 簡報頁 網站導覽